李世民忙用力拉住他,
“不用了阿兄,隗状已经去劝了!”
以隗状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性子,他一猜就知道对方去找秦王做什么。
他迎着张良担忧的目光,继续解释道,
“你放心,我阿父不会大开杀戒的,他不是那种滥杀无辜的人....”
张良有些急切道,
“可如今大业当前,就算他前去邯郸只杀一人,四国也必会拿来大做文章,秦王何不暂且放下私人恩怨,待六国覆灭、人心安稳后再去报仇?”
李世民伸出小手指数着,认真为他分析,
“阿兄你先听我说,我为什么不劝阻此事?
一,我是想趁那些恶人还活着,让我阿父得偿所愿,了却一桩陈年心事;
二,我知道,我阿父做出前往邯郸的决定,绝不仅仅是为了报仇那么简单,正因为秦赵两国有深仇大恨,他才更要这么做....” :
张良的目光倏地一转,顷刻间就听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王上想借着此举,来震慑赵人?”
“正是!赵人之中,仇恨秦国的并不在少数,我阿父亲自去邯郸,是想用那些旧日恶人的性命,来震慑归秦后妄想作乱的赵人!”
这一点,精于兵道的李世民,早就悟出来了。
如果秦王特意跑去赵国,只是为了报个旧仇,那他返回秦国时,为何要舍近求远,特意跑去太原绕一大圈,再从上郡迢迢绕回咸阳?
可见,史书上“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的记载,已经告诉了世人一个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秦王知道,随着赵国这个强国的覆灭,列国必会生出警觉之心。
这就意味着,灭赵之后,山东诸国很可能会突然联军对秦国发起攻击,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样一来,秦国后方的稳定就尤为重要——
尤其,已被收入囊中的赵国故地,绝不能发生叛乱事件,以免大军陷入应顾不暇的困境。
所以,秦王才会亲自赶去邯郸,杀那些“与母家有仇怨”的恶人,又在坑杀对方后,经由赵国北地一路绕去边境太原,这一切,都是为了表明他的态度:
如果赵人安分守己,秦国绝不会为难他们;如果有人想跟他作对,必诛之!
张良点点头,若有所思道,
“看来,王上此行真正的目的地,是赵国北边那些跟燕国和草原相接的边境,他返程时,必会从太原上郡一线绕回来....”
李世民闻言暗暗惊叹。
难怪后世称张良为“谋圣”,如今还不到二十岁的他,就能凭着这寥寥数语,分毫不差地推断出秦王下一步究竟想做什么...
真不负刘邦那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盛赞!
这时,张良突然话锋一转,
“世民,方才你说,魏王想煽动颍川郡的韩国豪族,伺机在新郑发起叛乱吗?”
“嗯嗯,刘季在信中是这么说的。”
张良立刻俯身把李世民抱起来,迎着吹面的春风转身快步朝正殿走去,声音随风飘散在空中,
“既然是这样,我可以去新郑联络故人,走,我们现在去见王上!”
盘旋在一旁为小主人放哨的威风,也跟着兴奋地扑棱着翅膀追了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