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这一幕正好被李世民看在了眼里。
孩子:......不愧是你啊,刘季!
他笑眯眯看着对方,确认道,
“刘季,你当真一世不会背叛我和我阿父吗?”
刘季看着这双清澈纯净的眼睛,竟罕见地生出了几分心虚。
他刘季也是讲义气的,背叛倒不会背叛。
而且,他看秦不猜气势十足,带着满身的上位者威压,连他也屡屡生出畏惧之心,想来,此人该是那位勋贵最器重的幕僚吧?这样的人,他当然想拼尽全力交好。
不过,要是哪天秦王看中了他的才华,他肯定是要择良木而栖的,以后,没准还能在咸阳当个威风的小吏呢。
只是,到时得找个好借口,千万不能得罪秦家父子....
他忙调整心绪,再次信誓旦旦许下了承诺。
李世民早就看穿了他的想法,笑吟吟让蒙恬把他带下去,找身合适的衣裳给他换换。
这个时空的刘季,似乎一心想着攀高枝?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秦国对官吏的律法管束极严,而君王又把控着官员的直接任免权,要想升官晋爵,就必须兢兢业业做事,百分百服从朝廷和君王的命令。
也正因为这样,人们发出了“秦有叛人而无叛吏”的唏嘘——
比起后世王朝末年层出不穷的朝臣官吏带头造反事件,被赵高李斯篡改了秦始皇遗诏的秦国,官吏群体竟是最遵纪守法的。
而秦亡之时,主动兴兵参与造反的地方官吏里,几乎找不到几个秦国本国人的影子;兴兵者,大多是因官吏紧缺而招揽的六国本土人士。
既然刘季主动想追求进步,回头倒可以找个机会,让他从秦吏做起,好生培养一下他对秦国的忠诚感。
刘季一听有衣裳给自己换,忙感激不尽地离开了。
秦王见孩子盯着对方离开的方向笑得十分灿烂,不满地抬手轻叩一下,
“怎么,你还真想把这人带着,跟
我们一起去北地?”
李世民忙伸手挡住脑袋,不高兴地瞪父亲,
“干嘛又打我!我在为你拉拢人才呢!”
“人才?”秦王冷哼一声,
“寡人虽爱惜人才,倒不至于碰到个人,就把他视作人才。”
说实话,他自认也算颇具慧眼了,还真看不出这刘季有什么值得招揽的优点。
相貌算得上端正,眼神也算老实,在他面前,也没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但这人,总给他一种“流里流气”的感觉。
这种感觉带来的印象,颇像他当年在赵国时,常在邯郸街头见到的游闲痞子。
如果不是对方拿来了魏国王族的玉佩作证,他是绝不会跟这种人多言的。
李世民总不能说,因为我知道刘季以后会改名刘邦,成为取秦而代之的汉高祖吧?
才能,这人是真有的。
面对父亲不满的抱怨,他只能叹口气,换了个角度劝道,
“阿父,你没发现刘季这人,识人的眼光很准吗?他本是魏国公子的随从,在半路遇到阿父后,竟然愿意铤而走险,向你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秦人供出魏国的阴谋,希望能借此获得你的庇护,同时,想借机攀附你身后那位’勋贵‘。
你想想,他做出这种背主的举动,要付出多大的决心?换做常人,谁敢这般胆大?偏偏他就真敢做了,而且,他没有看错人。”
秦王揉着孩子方才被他敲的地方,淡声道,
“你怎知他不是鲁莽之辈,见着个秦人就上前告密?不过是凑巧碰到我罢了。”
李世民仰起小脑袋歪着看他,
“不对!他这一路上,能碰到的秦人多了去,为什么没找旁人告密?”
秦王语噎,一时竟无法反驳,索性不再追究此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