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没见过曾外祖母的孩子,哪来那么大的戾气?

其实,李世民还真不是试探他,他只是看出了秦王今晚特意讲这件往事的目的,主动帮父亲说了出来,好让秦王能顺水推舟往下说。

哪知,秦王却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不行!你不是最喜欢儒家那套吗?此事一做,荀子怕是要把你逐出师门了!这是寡人的事,你不必管。”

他的太子小小年纪,怎么能沾上这种暴虐的事情?他可以亲自去报仇,他的孩子却不必!

李世民暗叹一声,心中五味杂陈。

平心而论,他前世在战场固然骁勇善战杀敌无数,但那是战场,而他登基后很快命人制定新法,以达观态度宽仁减刑、用仁政感化民众,历来不提倡对庶民以暴制暴,从这个角度出发,他本该劝谏秦王,放下旧怨原谅对方的。

可他知道自己并不是秦王,也没有经历过秦王当日吃的苦、流的泪,又有什么立场劝对方放下仇恨?

经过七年的相处,他无比清晰地明白,秦王并非心胸险隘之人,实则是颇能容人犯错的,可他一扫六合之时,为何唯独要不顾一切亲自赶去邯郸杀人?

这是不是意味着,那些人带给秦王的伤害,让这个当时只有几岁的孩童、在二十多年后也无法释怀忘记?试问,以秦王的胸襟,他们带给他的究竟是一场多大的伤害?

他知道,没有人能替那个无助的孩童说原谅。

第63章

随着叶腾率着秦军,气势汹汹展开攻城的步伐,韩国朝堂很快就乱成了一团。

到了这时,韩王和满朝文武才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一回,秦国是要来真的了!

韩王顿时被吓得六神无主,索性在宫中举行了一场又一场的宴会,想借着乐舞美酒的麻痹,跟他重视的大臣们商议出一个退秦军的法子。

显而易见,对他们这些热衷于玩弄权术的韩国君臣来说,

主战?当然是绝不可能主战的!

他们平时,虽喜欢在背后鬼鬼祟祟对秦国使坏,却又不敢真的跟秦军正面对上,因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以韩国如今的实力去硬刚秦军,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可对于“到底该走哪条路子求和”这个关键问题,韩国君臣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一些人认为叶腾是先王之子,跟韩王有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亲关系。

当初,对方之所以愤而投秦,想来,定是被韩王降职为假守的缘故。

如果现在由韩王亲自出面,去见叶腾几趟,再赐封对方为韩国相国,必能成功说服叶腾,带着秦军反戈相向。

如此,韩国不但能解除眼前的危机,还能收复善战的叶腾为己所用。

可是,反对这个观点的那些人却认为:

即便韩国能成功把叶腾策反,也是没个鬼用的,因为,失去他这个将领、和他手中的十万兵力的秦国,实力依然强大得可怕。

而这个饮鸩止渴的做法,虽然能暂时缓解韩国眼前危机,却一定会引来秦国更疯狂的报复。

当务之急,该让韩王立刻赶往秦国请罪,只有从根源上打消秦王攻韩的念头,韩国才能真正安全。

然而,韩王却坚决不同意这个意见。

秦国突然发兵攻韩,派的主将还是他韩国的叛臣叶腾,他正委屈憋着一肚子火气呢,哪愿意跑去秦国伏低做小?

上回除衣负荆请罪,已经让他丢够颜面了!

还有一些人提出应该找列国求助,集六国之力反抗暴秦。

这个主意总算是没人反对了,然而等他们商量了一圈: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