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期做准备……

与城中村改造不同,因为不需要招商引资,所以从传出消息到定下来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而拆迁方案也是参考了城中村改造,总体不费什么功夫。

第一批要拆迁的城边村一共有五个:清河村、清平村、岔河村、三里铺、罗砦。

当拆迁的文件下来后正是临近新年的日子,算是给每个村子都添了一把喜气。

“妙妙来啦?!”

陈玉正在厨房里炸过年要吃的鸡块、排骨这些年货呢,见沈妙来了,忙不迭地端来半盆刚炸好的莲夹,“来,尝尝我炸得咋样?”

莲夹做法简单,无非是两片莲藕夹点肉馅,然后裹上面糊放在锅里炸,不过因为用料的多少有所差异,每一家做出来的味道都不尽相同。

“嗯!好吃~”沈妙咬了一口,热乎乎的肉馅可把她香迷糊了,“跟当年奶奶做的味道一样哎!”

也难怪,陈罗氏在陈玉家过了这么多个新年,身为女儿自然是继承了母亲的手艺。

沈妙不敢吃太多,怕手上的油弄脏了带来的东西,随后嘬了嘬手指,说道:“俺奶在家没?有份文件得让她签个字,或者按个手印也中。”

这是份准许拆迁的文件。

等过完年,测绘局的人就要来村里测量各家房子和耕地的面积了,还有后续拆迁补偿款的问题也要提上日程。

一家一户地来太麻烦,索性就让各家的代表签个字、印个手印,这样就能由沈山生和整个村委会代表集体来协商后续的事宜。

陈玉的早早就迁到了南关村,陈福、陈禄、陈寿当年想吃上市里的商品粮,也陆续把户口迁走,从农村集体户口改成了城镇居民户口。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陈罗氏一个人的户口在清河村,家里的赔偿款、回迁房、安置费、过渡费全都是她一个人的。

见锅里的肉飘了起来,陈玉赶紧用筷子搅了搅,回她说:“跟蛋蛋在二楼呢。”

“中。”

沈妙来到二楼的时候,陈罗氏正躺在床上打盹,她的曾孙子“蛋蛋”则捧着一本小人书靠在她身边自言自语地给她讲故事。

放在桌上的那台收音机一直在播放着戏曲,不过祖孙俩谁都没有听。

“……这只小鸭子,一直游啊游,马上就要游到岸上……”

其实小小段还看不懂小人书上的字,只是凭着几副图画自己在编故事而已,听到旁边忽然想起了“哼哼”的鼾声,他“蹭”地一下就坐了起来,喊道:“太姥!不许睡啦!你,你都说听我讲故事啦!”

“啊?”

陈罗氏正做着梦呢,被他吓了一跳,赶紧抬手摸了一下他的脑袋瓜,“嗯?我没睡啊?我听着呢,就是挤住眼了。”

带孩子累啊,尤其是她这个年纪的老年人。

她倒是不用带着曾孙子去遛弯,陪他玩玩具,可光是听他这么讲故事也累得很。

哪家老人成天要听六七个小时的故事啊……天晓得这小子像谁,小嘴儿嘚啵嘚啵一天都不嫌累。

“太姥,沈姑姑来了。”

小小段聪明得很,只见了沈妙一次就知道该叫她姑姑。

扶着枕头坐起来,陈罗氏把被子拉了拉,示意她来床边坐:“妙妙来了啊,吃晌午饭了某?恁姑快做好了,正好留下吃点吧。”

都说财气养人,可哪怕是还没到手的财,也是能把人滋养得很好。

陈罗氏的气色瞧着不错,精神头也比两个月前要好,想吃吃、想睡睡,这才是“富婆”应该有的生活。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