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没有必要死守着一个人,成为无数阶层眼中的异类。我可以做那第一把背叛的刀,帮书院脱离站位之争。也请您,尊重我的选择。”
“你想好了?不会后悔?这可相当于拿你的亲事做赌注啊?”童启问道。
汪启元停顿一秒,语气坚定。
“不会。只是委屈山长,陪我演一场了。”
童启沉默良久,道。
“好。”
你无法去阻止一个学生的选择,更无法去评判到底哪一条路才是对的。
正确与错误,终究只能学生自己去尝试。
而汪启元一如当初他所看到的那个年纪轻轻就敢把所有家产献给知府的孩子一般,如今,也毅然决然成为了第一个脱离书院立场,正式以个人姿态,投入到官场之中的人。
他,正式毕业了。
童启将那封声明书按照约定发布到大奉朝报纸上,各阶层人士看到后,心思不明。
有骂汪启元背叛师门的;也有为童启和三皇子抱不平的;更有嘲讽胡丞相眼光低微,竟然连一届商人之子也能看上,如何如何的。
可更多的,还是一部分原本以为华夏书院出来的学生铁定归属于三皇子,无可撼动的官员们。
他们蠢蠢欲动。
仿佛开了个什么口子,首先遭到变化的,便是源源不断突然暴增的媒婆们。
实际上,从乡试结束后,就有不少人打算跟华夏书院的学子们商讨婚事了。
网?址?f?a?B?u?y?e?i??????????n??????????⑤???????м
毕竟他们有才有貌,又年轻气盛,看起来就是个前途无量的!
可大部分学生们都抱着先立业、再成家的想法。
一心只有科举。
任由媒婆们说破了嘴皮子,都无人松口,于是便渐渐无人提及了。
可谁能想到,因着胡丞相与汪启元的突然联姻,这事竟又被翻了上来,而首当其冲遭到围攻的,便是刘卜温、郭胜开等人。
温叶辞、吴韧早已经定了亲,至于童启嘛,因着他辈分太高,几乎不在众人的考虑中。
——毕竟有好多人至今还以为童山长是个白发苍苍的老道士。
一连几日,常仕进等人连大门都不敢出,倒是完全静下了心,复习起课本来。
转眼半月过去,殿试,也终于姗姗来迟。
随着清脆的钟声响彻京都,大监高喊着“考生入殿”,整个京城内外,一片肃穆。
此次监考殿试的官员,有着上一次的翰林院院首吴大人,还有着户部尚书徐开明、吏部侍郎冯岸、给事中刘大人,以及两名知杂御史等,一共数十名官员。皇帝一般很少亲自出席这种场合,只虚设御座,来表示亲临。
应考的学生此次一共有三百五十八人。
按照会试的名次从高至低排序座位,吴韧、汪启元等都位于第一排。
自然受到了不少官员的注视。
尤其是汪启元,这些日子以来,关于他背叛师门的言论简直甚嚣尘上,可大家观其神色,却毫无波动,仿佛与自己无关一般。
倒是十分的定力十足。
卷子发下来,只有两道题目,一道是诗赋,另一道则是策论。
皆是皇上亲自出的题目。
诗赋是以《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