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咱们书院的。”

众先生们:……

见童启毫无拉帮结派、创立自己门风的意思,潘阆实在是难以理解,不禁问道,“那你呢?若有一日,你和他们一起站在了朝堂之上,意见起了分歧,那应该听谁的?”

总不能先生还得顺着学生的意见吧?

大家早习惯了门阀制度,谁是老师,谁便是领头羊,为师者可以轻易的号令一众弟子追随跟从,不然培养学生还有什么意义?不就是令他们传播自己的所思所想,共同攻坚所谓的敌人么?

可童启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不被干涉的人生。

“如果我说的对,大家自然听我的,可若是我说的是错的呢?”童启不假思索道,“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不敢保证自己就永远是对的,相比起所有人都听我号令,我更希望看到学生们遍地开花,各找各的道路。”

一味固化,并不就代表着进步。

与他不同,也并不代表着忤逆,很可能是寻到了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方式。

每个天才不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吗?

而为师者,更多的便是担当起那个肩膀,承托着学生们往上走,去寻找更多的可能。

“但今后若是你的学生们反因此互相攻坚,各自为政呢?”温叶辞同样忍不住开口道。

童启挑了挑眉,想起了前不久刚刚完成的拉帮结派任务。

他相信,有着那一次狠狠的“预防针”,这种事应该以后都不太可能会发生了。

可若是真的发生了……

说实话,那也不是他能够阻止的。

“大道为公,只要是为了百姓,为了天下,有不同的想法也是正常,我们无法干预,更无法做那个公平的评判者。唯一能做的,只是尽量在那些事情发生之前,为大家定下底线和规则罢了。”

比如在哪个范围之内,竞争,是正常的。

可一旦越过哪个范围之内,便是过分,需要阻止的。

这些,都需要做老师的去一一告知给学生才行。

许多人都没注意到,其实规则的制定,才是真正的思想渗透。

要想让一群天生就讲阶级的人,逐渐抛弃原本的一套认知,改为华夏书院的想法,这本身就很难。

而华夏书院天生就具备这种条件,封闭、新式、规律、平等。

一天两天的,也许看不出来,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等真正渗透进入的时候,大部分人其实已经遵循起新的一套规则了。

很难再重新换回去。

童启便是一直这样做的,和风细雨,将规则隐匿于平日里的课堂、生活之中。

再三褒贬、规范。

但凡有明眼人注意到一开始学生们入学时的样子,再注意到如今学生们的模样,便能够清楚童启的影响力改变之大。

而这也是为什么整个书院里的学生们看似不算亲昵,却能够保持上下一心,认知一致的原因。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