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看透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注定所有的一切都早晚被碾为泥土一般,令人不由自主感受到了这番话背后,那难以逃脱、字字鲜血的鸣泣,像是在遥远的未来,真的发生了什么,那种悲怆无力,举目苍凉之感……
没有文人是不为了一展抱负而读书的,没有文人心中是不存有拯救国家于兴衰存亡之际的愿景的。
即便后期会有个别人改变,可初心,大家都是一致的。
希望这片土地,能够更好。
他们都觉得,如今的大奉朝已是百年兴旺之景,可这个时候却有人站出来说,大厦将倾!
只这四个字,便足以让人窒息的快要呼吸不上气来。
难以置信,可却本能的不得不信。
“第二问,你问我是否会继续参加科举?我会。”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í????????e?n?2?0???????????o???则?为????寨?佔?点
童启答道。
“但我必须说明,我并不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佐证我作为山长、老师道路的正确性。世人信奉权威,我也不会例外,科举于我,就像是侠士与剑,我不一定会用,可必须得有,您明白吗?至于入朝后会不会受到重用,徒弟比先生更强又如何?那皆是后话。有的路,走的轻松,可有的路,注定走的艰难,但迟早需要人试一趟深浅,才知能不能行,而我,愿做那个身先士卒之人。”
剖心剖腹之语,令温叶辞无奈的苦笑了起来,彻底释怀。
他败了,败的实在是太狠!
两次同上考场,他一直以为童启胜过他的,只是学识。
到今日方知道,对方胜过的,还有远超于这个时代的思想。
在他汲汲营营还在思索功名进退之时,对方不过是把这当做一个踏板,去竭力助其他人,走得更远。
难怪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过童启对于名声的追求,却一直看到他不断期待着学生们往上走,去参加科举考试。
本以为这是前后矛盾之举,如今才晓得,对方是看的太清醒。
清醒到明明察觉出他们这些陷在漩涡里难以挣脱之人的困境,却不蔑视嘲笑,而只是默默伸出手支撑一把,便依旧退回原本的位置。
这是何等大义?
令人心折,令人尊崇。
两个问题,童启皆真心所答,可最后一个,却成为了难住他最狠的事。
让潘阆信服的诗?
抱歉,你真是太看得起我了,在这一点上,他还真没有那能力!
如今这个朝代,好多大诗人还未出生,潘阆已经是同批人里最优秀的存在,声名远播,谁能比得上他?
看来只能臭不要脸的再跟老祖宗们道一句歉了,借诗一用!
他沉吟几下,决定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顶一顶。
“第三个问题,我无法解答。但有一首诗,我很喜欢,但愿能够得到你的认可。”
童启拿起旁边的毛笔,一字一句的写了下来。
他这手字,乃是现代的时候,拿着颜真卿的字帖反复苦练过的,算是他如今唯二能够拿出来显摆的东西,至于第一么,那可能就是远超于此时代的系统了……
潘阆和温叶辞等人相继聚了过来,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童启写诗。
之前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