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这时期医疗条件有限,温饱都没解决更谈不上有效医治。生病了卧床子女能侍候,已经算是挺孝顺。
“那要是今年自己种也能有集体时候的收成,你们还是只给这些?”
老太目光看向老二,李成林算盘最清,当即给她解释。一亩地净产出可能在多少区间,一个人一亩四分地,又需要消耗多少。
“娘,真不剩什么。”
老三媳妇附和:“是啊娘,我娘家也分家了。我父母自己单过,种地生活。我几个哥哥一年给三十斤粮就行。”
古时几千年基本就这样,父母无能饿死孩子的大有人在。相对的,老了等待孩子赡养,你也得看他的能力不是。
养老问题就这么商议定,老大关心起地里产出问题,当即咨询李成林。在得知种小麦只能收五百左右,而种玉米在一千左右,红薯则要更多。
“那咱家今年一半种玉米,一半种红薯。”
为了能多得粮食,刚分到手里土地的农民基本都这么决定的。当然也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麦子这种细粮,普通人手里连种子都没有。
“一亩地按八百斤算,一亩四分就是一千多。一个人消耗三四百斤,也还剩六百斤粮呢。”
“喂猪吧,喂鸡,不然平时的油盐酱醋咋办。还有年底的人情往来,穿衣裳,这都要钱的。以前是大队按工分算,以后都得自己打算。”
“是。这么一算,老二说的还真对。”
老三媳妇暗暗翻个白眼,二伯哥是支书,管着这么上万号人的吃穿好多年,他能不明白怎么回事嘛。所以跟着他,听他的保管错不了。
给父母养老愉快的决定了,李成林喊来会计和主任,主持着彻底分了家。父母跟老四两口子一起过,大哥和老三依旧在这院里住。
按照今儿商量好的写文书,一式五份每家一份。有人在看热闹,主任趁机给他说话。
“老李,你可一间房都没要,出的跟其他兄弟一样多。”
李老汉好像才发现这个问题,一时间有些羞愧。赶快找补,对写文书的会计开口到。
“我们老两口住的这间,以后给老二。”
会计当即点头,将这一条写上。这才对嘛,哪怕支书以后不要给了兄弟,那是他对兄弟的情义。不能分家就啥都不给他,但却要他出粮出钱的。
老大在一旁默然,二弟做事真是高啊。不吵不嚷,落了好名声,但啥都没落下。房子当初不给,如今不也给了嘛。
分家文书写好按了手印,各家的各自收好。上头盖着大队公章,这是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书。可不是空口白话。
粮食彻底分开,成自己小家了,先是狠狠吃了两顿,接着就赶快收敛。这可是大半年的口粮,之后大队再也不会分的。
李成林家里也还有粮食,他带去加工厂一次性全部加工好,准备走的时候带上。就他和卫卫俩人的口粮,换成粮票不划算,不如他换成了小麦,然后数量少了又好携带又划算。
交接工作还没做,他爹娘不知从哪儿得知了他的事儿,急慌慌的跑去找他。家里没找到人,赶忙又跑去了大队。
李成林正在办手续,他爹进来就从他手里抢走了笔。“你这是干啥?”
“爹娘,你们咋来这儿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