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讲前,许晚问:“陈记者,您打算怎么采访?”
陈记者:“许同志不用管我,你教你的学,我跟着记录拍照就好。”
许晚春惊讶:“一整天都这样吗?”
“那倒不是,等结束前,还要劳烦许医生给我半个小时单独采访的时间。”
“可以……”许晚春一口应下,便真当做对方不存在,如同之前很多次那般,直接上手做起了缝合演练……
=
“等会儿我还会有一台活体试验手术要做,陈记者需要看看吗?”
下午,许晚春又被安排了一台急性脓胸引流手术,回到办公室后,看到奋笔疾书的记者同志,主动邀请。
陈记者抬头:“活体?”
许晚春给自己倒了杯温水,仰头全部灌下:“对,试验猪,用改良的器材与显微仪器。”
显微仪器陈记者是知道的,但没想到会用到手术中,这就是他的知识盲区了,当下便将好奇问了出来。
既然答应采访,许晚春自然想将目标最大化。
还有什么比活体试验的成功,更有报道性呢?
而且,也只有真正见识到成功,那些个能够订阅保密报刊的高层们,才会想办法加大力度推广。
所以,这会儿面对记者同志的问题,许晚春很是细致的讲解了一遍。
陈记者果然感兴趣:“请务必让我全程参与。”
“自然。”活体试验,许晚春已经做了好几台,显微镜昨天也成功了一次,操作起来很是得心应手。
陈记者身上也是全副武装的手术装备,暴露在外面的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手术台。
麻醉、开胸、游离冠状动脉、血管阻断与切开、剪断缝合操作、血流恢复……直到上药包扎好,他才将心理堆积的问题一股脑问了出来。
待等到试验猪能对着声音转头,并试图啃咬气管插管时,陈记者的眼睛彻底亮了起来:“这就是好了吗?”
又是三个小时手术,哪怕许晚春只操刀了关键地方,还是有些累,她让学生们将试验猪安顿好,自己则起身出了手术室:“后续不感染的话,就算成功。”
陈记者赶忙问:“之前成功了多少台?”
许晚春脱掉手术服,汗湿闷热的身体立马得到解救,她舒坦的轻吁一口浊气,才回:“一共才做了7台手术,只有第一台手术没成功。”
当然,另外6头在渡过危险期之前,只能算是手术成功。
陈记者自然懂这其中的意思,他更关心的是:“按许医生说的,血管修复,后续对人体的好处远大于血管结扎,那……已经结扎一两年的人,还能二次开胸,将之前结扎的地方切割,重新缝合吗?”
许晚春虽意外对方会问出这个,却还是认真回答:“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血管分离的时候,剥离纤维化组织可能会损伤毗邻的支气管或者肺静脉,就算剥离成功,修复血管的时候,也可能因为瘢痕挛缩难以吻合。”
陈记者皱了皱眉:“也就是不行?”
“不能说不行吧。”许晚春扯掉手套,与脏污的衣服一起丢进篓子里,一边洗手一边回:“风险很高,就算缝合成功,术后也容易形成急性血栓,或者肺水肿和感染……以现在的医疗水平,结扎一两年后二次开胸缝合血管的成功率达不到10%。”
才百分之几吗?确实很低,陈记者叹了口气:“成功率太低,不到万不得已,确实不值得冒险……”
许晚春往手上打肥皂:“这也是为什么我致力于推广血管缝合的初衷,如果全国的医生都能熟练掌握这项技术,在病患第一次开胸的时候,尽可能优选缝合,而不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