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刘晔若有所思地颔首,没有再说什么。

半个月后,在关内犯下恶行的胡人,被带到幸存者与亡者亲属的面前,由他们处置。

这一天开始,并州下起绵绵春雨,仿佛要将冬日沉淀的苦痛全部洗刷。

细雨缠绵的第五日,益州传来喜讯,陈王率领的部队利用“滑翔翼”悄悄潜入益州,在法正、张松等益州势力的帮助下,成功拿下整片州土。

交州士燮被江东山越势力威逼,不堪其扰,正式乞降。

自此,天下初定。

董昭给刘昀送了一封歌功颂德的奏笺,大肆赞美他的功绩与德行。

随后,董昭再次劝进。这一回,不再是私下奏请称帝,而是群臣的面,正式提议。

“而今天下即定,十三州臣服。臣,斗胆恳请主公,顺应天命,继承汉之大统。”

重臣纷纷附议。一时之间,宽阔的议事堂内,响起山呼海啸之声。

刘昀暗叹一声,做出最后的挣扎:“等陈王凯旋,再议此事。”

众人只当刘昀尊重老父,履行“三劝三拒”的传统,没有多想。

没人知道,他们“年少有为,谦恭下士,温润而泽”的主公,在独处的时候把脸皱成包子,长吁短叹。

终于,在长达月余的休整后,陈王带着益州的主要官员北上,来到并州。

知子莫若父,陈王一看刘昀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陈王没有第一时间提及称帝的事,反而说起了袁绍。

“袁本初那边有什么动静?”

“袁本初交出了玉玺……已暗示了称臣之意。”

闻言,陈王捋了捋乌黑的长须:“袁本初偏爱幼子之事,你可知晓?”

刘昀点头。

袁绍偏疼幼子袁尚,这事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刘昀也时常听到乐进的吐槽,对“袁尚受伤,袁绍发飙”这件事记忆犹新。

“你可知,袁绍帐下的几个重臣为何相互攻讦,乱象频出?”

见刘昀不语,陈王继续道,“若是袁本初死了,他的谋臣会拥立哪一位公子上位?”

刘昀一点就通:“我明白了。”

让他父亲陈王登基,倒也不是不行,毕竟他家家庭关系和谐,父亲又正值壮年,亦有明主之相。

但——

不说人心是否会变,光是“稳定臣心”这一方面,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就如同史书所写的那样,袁绍死后,袁氏势力分裂,各自拥立。

他父亲陈王不会像袁绍那样偏心,却也难保有心之人不会从中作梗。

何况,如今陈国的事业,有一大半出自他的手,许多人才只是追随于他,而并非隶属陈国。

如果他不称帝,让他的追随者们如何自处?

“你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当局者迷,容易对于未知之事心存顾虑。”

陈王伸出手,轻轻按在刘昀的肩上,

“不管前路如何,都有你阿父、阿母、妹妹、弟弟在。阿菟想要做什么,就大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