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了十二位高材生即将加盟,人才不能说不缺,但的确不紧了。

至于普通工人也不缺——从前年开始,周渔就在南州设置了华美职业培训学校,但凡进厂的工人,要在学校学习一年的文化和专业知识,然后再进工厂,跟着老工人进行实习。

他们在粤东的合成洗液厂大概会在8、9年的上半年进行投产,但实际上,所需的工人这会儿已经在学校里学习了。

所以说,周渔这边如今已经不缺人了,因此,对于董方行的提议,她也只能说,“很抱歉。我们没有这么大的空缺了,当然我们在本地也会招收一部分本地职工,如果有想来的话,可以来应聘,我们会公正对待的。”

不过,周渔这人,对于夏国人向来会多说两句,她提点道:“虽然夏国日化市场现在百花盛开,事实上,我国人民的日化平均消费量还是偏低的,很多品类都没有开始竞争。董厂长,时代的机遇要把握啊。”

周渔的提点并没有错,如今夏国市场,肥皂、香皂、洗衣粉、牙膏和洗发水市场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洗衣液、洗洁精、清洁剂,还有其他的一些细分类的产品,都没有登入历史舞台呢。

有的是机会。

而且去年开始,国内已经开始普遍推行企业承包制,如果有想法,完全可以动,譬如颜美的赵立勇,就已经离开颜美,包下了京市广华肥皂厂。

至于董方行能不能听懂,那就看他悟性了。

董方行挂了电话,深深地叹了口气,妻子在旁边问:“怎么样?”

董方行摇摇头:“拒绝了。”

妻子忍不住说:“他们不需要人吗?当年他们可是连没上过班的,南州肥皂厂的子弟都要去了。我听我姐姐说,这些工人,如今一个月顶普通工人三四个月工资呢。”

“咱们这些工人,不比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强?”

“此一时彼一时。”董方行深深地叹口气,“那会儿华美日化刚建厂,能有人就不错了,但我知道,人家自己的培训学校,根本不缺人。已经不是当年什么人都要的时候了。”

妻子就说:“你说这干什么事,都要讲究机遇。当年,要是你跟着也打广告宣传起来,说不定也挺好,你看粤东日化厂现在多好啊。”

那说的是83年,周渔推出了凝脂皂广告一举成名,整个日化行业都跟着动起来了。

当然也有没动的,董方行就是其中之一。

油脂厂那会儿效益不好,账面上没多少钱,打广告那可是真金白银要花的,他衡量了半天,也没舍得,可粤东日化厂舍得,海市日化,京市日化也舍得,别人都在快跑前进,他们原地不动,自然就被淘汰了。

“要不,你再试试。”

他们也打听了,像是这种的外资撤离,一般情况下,先要清算,油脂厂本就是国企,找找人,说不定可以不被卖,就可以搞承包制了。

董方行腰杆一下子挺了起来,但很快又弯了,“油脂厂条件太差了,很难啊。”

周渔提点过了,就不会再管了。

这一路走来,她其实提点过很多人,有人紧紧跟上了,有人跟了一半就下车了,有人彻底当耳旁风。没有人可以左右其他人的命运,除非对方自己争气。

所以,有时候他们都说感谢周渔,周渔也并不领功,事在人为,她不过是个助力而已。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