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化厂叫做富源县日化厂,是莫大海帮扶的第九个厂子,周渔从苏月华那里打听了一下,莫大海已经给了两万块的启动资金,他们正在自救中。
所以,即便南州肥皂厂出事了,周渔也没再问,没想到李晓明又提了起来:“他们不自救了吗?”
李晓明说:“现在在研究配方呢,但他们这个厂子,和南州肥皂厂不一样,不是个正规军。虽然设备不错,但毕竟是城乡联营,成立时间又短,没什么技术储备。南州肥皂厂研究一下,就能改进,他们就难了。”
“目前他们厂是两种态度,厂长还是希望能够自救成功,所以并不想卖,但乡里评估,还是觉得入不敷出,不如趁着设备挣钱,卖了回本。”
“你要是还想要,我就跟进一下。”
周渔肯定是想要的,如果是以后,厂子开在全国各地都没问题,飞来飞去就行了。但现在,地缘很重要。一方面,南河一直对她很支持,另一方面,她还想着带着自己的产品上广交会。
这样离得近就代表着对职工来说,搬迁的心理障碍没那么大,否则她现培训,是没那么多时间的。另外则是设备新,周渔可以省下不少钱。
周渔就应了:“要的,我等你消息。”
这一等时间就挺长,十月底,原定的十家小门市部开业,周渔坐着车转了一圈,顺便看了看还在推进中的其他门市部。
同时,王建那边的招聘也如火如荼,跟着去粤东的25位翻译,他都发出了邀请,最终有18位同学愿意来华美工作。除此之外,还招聘了日化农业商业等专业的学生。
可以这么说,1982年的深秋,分配时节还未来到,先到达这一年全国大部分学校毕业生手中的,是华美集团的招聘函。
与国家单位的分配不同,华美集团的招聘可谓是磊落——华美集团干什么的,有什么产业,我们为什么要招人,找你来主要是干什么,晋升有什么渠道,从进入开始的薪资是多少,都写的明明白白。
这原本不算什么,可搁不住周渔给的太多啊!
进入后基本工资50元。要知道,基本工资可不是全部工资,正常一个工人,一个月开35元,基本工资往往只有十几块,剩下的是各种补贴津贴。基本工资都这么高,想都知道,总工资该有多高!
当然,即便再高这也是一个月一拿,诱惑力有限,可周渔开了个大家都没听说过的词,安家费——只要是毕业来到华美集团的正规本科毕业生,一律发放安家费1000元。
当然也注明了,拿了这个安家费,必须在华美集团工作满三年才能辞职。但这不算什么?这会儿工人工资高,一个月平均工资也就是40块。一千块等于不吃不喝25个月,两年多才能攒起来。
更何况,1982年的毕业生,很多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家里穷的揭不开瓦,别说吃饱饭,有的连饭都吃不上,靠着乡里乡亲的资助才上的学。
这1000块的诱惑可想而知。
周渔招聘120人。本来王建拿着这个数据,直接跟周渔说:“不可能,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人家毕业就有编制的,咱们这里虽然待遇好,却是民企,人家怎么可能来?前途不一样的。”
周渔说:“的确钱途不一样,你试试看。”
结果,报名信收上来了五百多封。83届毕业生33.5万人,比之这个数据,500多封好似不起眼,但用周渔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