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8(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拍摄的公益广告,但都是很久以后了,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各省电视台拍摄后选送的,梅树村一个个体户的确是不够资格。

“如果国家日报推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可是那是公益广告,是为了倡导服务新风气的。我们自己还是要宣传自己的,总不能全做公益吧。”

“我去国家电视台是送咱们自己的广告。”

张小翠恍然大悟,“就是国家日报选了咱们当正面典型,你帮着他们把这事儿做的更好,只有他们越好,咱们才能坐稳了正面榜样这事儿!”

“对!就是这个道理。一滴水只有把自己放进大海里才会永不干涸。我们一家当模范虽然短时间内能吸引很多人来,但从长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周三春忍不住说出来前两天周渔念叨过的话。

周渔点头:“是!我们太弱小了,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大家认同服务业就应该搞好服务,跟我们学习,而不是成为辩论的焦点,同行的眼中钉,时不时跟供货厂作斗争。这种不安全感,对我们发展壮大没有好处。帮着国家日报也是帮着自己,盘子做大机会才多嘛!”

这么说,张小翠算是明白了,吃饭的时候,她都忍不住看周渔,周渔被她看的心里发毛,笑着问:“你吃饭看我干什么?”

张小翠说:“我觉得你不一样。从开始带我们卖蘑菇就不一样,好像跟张金鹏,严华他们都不一样,他们是只管自己,你做买卖是另一条路,你很愿意帮别人。”

而同样,拿着那个录像带的徐飞也觉得周渔不一样。

说真的,徐飞遇见过很多采访对象,和蔼的乡亲,满嘴套话官话的干部,一脸奋斗的小摊贩还有被批评了就破口大骂的售货员。

但周渔这样的,他没碰见过。

周渔纯粹的感谢,他能理解——国家日报当成正面典范,按着原先的经验,但凡要经过南河的,都会去看看的。他给他们扩大了名气,带来了顾客,这不应该感谢吗?

周渔要是兴师问罪,他也能理解——他从来没考虑过这点,即便是正面报道也会给采访对象压力,甚至是承受不能的压力。那么多供货厂退货,他能理解一号店的难处,周渔骂他也正常。

可谁见过这样的。

她不是纯粹的因为利益而感谢或者生气,而是从一个被动的被报道的对象,变成了主动出击的参与者。

这就是可以把握政策的商人吗?他们是如此的智慧勇敢,临危不惧,左右逢源,又善于把握任何可以把握的机会。

他看着手中的录像带,他没接触过广告片,但他采访过电影人,他知道这一行的成本有多高。

但这样成本巨大的新鲜东西,周渔在来之前就已经拍出来了。

为的不过是一个很渺小的机会——日报发出这样的专题,是想引导社会新风气的,但即便是又怎样?报纸和广电可是两个系统,甚至顶头上司都不是一家,一般人谁会寄希望于这个?

不得不说,周渔让他看到了原先不曾了解过的一个群体,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

这也太疯狂了!可这也太有冲劲了!知道不可为也要试一试,他仿佛听到了改革之下冲锋的号角了!

而这!不恰恰与他专题里所批评的大锅饭,混日子成为鲜明对比吗?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