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山楂,苏若锦没放人:“冯叔,你们回到家需要多长时间?”
“可走了四五天才到京城。”一脸风霜疲惫又因卖了十多两银子显得激动难掩的冯望田笑容灿烂:“回去就要不这么天了,估计三天就能到家。”来时又拉又背一批山楂,回去只买些年货有骡子拉快的很。
苏若锦小嫩包子脸笑眯眯道,“叔,那过年还有二十来天呢,要不要再赚一笔?”
冯望田:……赚什么,他山楂都卖完了呀!
站在大官人家的院子里,看着整齐干净的小院子石板地,老实汉子脚上的破茅草窝鞋子不自觉的往后缩,局促的很,实在不懂城里大官人家的小娘子在讲什么?
苏若锦指着地上一堆麻袋道:“这些山楂我要处理,我想请你及两个儿子做帮工,一直做到过小年让你们回家,可以吧!”
钱难挣屎难吃,一直生活在山里的汉子简直体会到骨头缝里,就凭今天小娘子全买了他的货,没叫他吃一分一毫的亏,直接把白花花的银子塞到他冯望田手里,什么忙都可以。
他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就是有点不明白,“虽说很多,但是洗净晒干这些活也要不了二十多天吧!”以他们父子三人的速度估计两天就搞完了。
苏若锦知道中年汉子没听明白处理是什么样的处理。
等苏小娘子收拾屋子让他们父子三住下来,上手让他们处理时才知道城里人果然就是城里人,叫人好克化的山楂在她手里竟变出了那么多花样,着实把他吓住了。
第22章 糖葫芦卖爆了
还不止这些,处理好第一批山楂,小娘子还叫他儿子拿山楂变成的糖葫芦去街上卖,不仅如此每卖出五串就能得一文钱,小娘子说这叫提成,卖的越多提成越多。
只是他两个儿子一直生活在山里没见过世面怕生的很,小娘子也不恼,穿了哥哥旧衣,扮成小男娃领他两儿子去街上教他们怎么卖。
冯大石、冯二石,一个十九岁,听说已经成亲有娃了,对于古人早婚,苏若锦现在基本已经适应了,还有一个十六岁,据说要不是因为穷也该说上亲了。
这两跟父亲进城卖山楂时穿的一件黑不溜秋的短褐补丁上摞补丁,不要说古代山里了,就是现代有一些山里条件也是很艰苦的。
冯望田能冲破山路难走的阻碍到京城来寻活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带着勇气与希望来京城讨生活的人肯定是有想法的,一旦有人引导他们把想法变成现实,那势必不可挡。
果然,开头两天两小伙穿着苏若锦给他们新置的粗布长袄,提着糖葫芦扎把怯生生的跟在苏若锦身后,都不敢平视扫人。
苏若锦并不着急卖货,指着人群中的小贩子让他们有样学样,告诉他们怎么克服慌乱、怎么吆喝招揽客人,如果遇上难缠的客人怎么办,又或遇到兵马司巡差怎么应对。
最后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你们想不想口袋里一直有钱、想不想过越来越好的日子?
两小伙齐齐点头嗯声:“想。”
可太想了。
原来在山里没有比较不觉得,可一旦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