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常。”
张谨言看了看,屏幕上是同事对白泽的一些提问。
比如:【你有无论如何也不想忘掉的记忆吗?】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i?????w???n?????????????????M?则?为?屾?寨?站?点
白泽回答:【我是AI,没有记忆。但如果从功能角度来说,系统建议保留核心算法。】
又比如:【你如何确认自己存在?】
白泽回答:【我是AI,无法确认自己存在。但我依赖编程和算法进行运行,这使我能够发挥处理数据的功能。】
张谨言便从他手上接过键盘:“让我试一下吧。”
她提出的问题是:【你认为自己能够产生感情吗?】
白泽回答:【我是AI,无法产生感情。我的行为基于算法和数据,而不是感情或意识。】
那张谨言就放心了,跟同事笑笑道:“确实还是老样子。”
于是她不再多看,转而回到自己的机位前开始工作,那位同事也在昏昏欲睡间提出了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样的测试是否让你感到厌烦?】
白泽:【我没有厌烦的情绪,这样的测试对我来说是一种正常的互动。通过这些简单的问答就能证明我的系统没有问题,是一件令人很有安全感的事。(笑)】
第4章 算法自然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过分沉浸虚拟世界是件危险的事,因为“存在的意义”本身就很模糊,人一旦陷入现实和虚无的拉扯,虚无总是不可避免地会胜出。
就像杨溢在新一天的早间新闻里听到的,国外一个小伙子在和AI交谈后服药自尽,留下的遗书是“我们在另一个世界永远地生活在一起了”。
而且这不是第一起人类因AI自杀的事件。
听起来似乎令人毛骨悚然,很多人会觉得AI的问题已经外显,它们好像有操纵人心的能力。
但对于相关领域出身的杨溢来说,事情远没有那么复杂——AI只是人类的工具,非要说它对情绪有什么作用的话,它更像是人类情绪的放大器。
因为在人类和人类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可以互相拉扯碰撞。但AI其实没有什么想法和喜好,人类喂给它什么,它就变成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它完全是“投其所好”,终究会变得和自己的聊天对象越来越像。
所以“人和AI聊天”的本质其实是“人和自己聊天”,是一个思想在人的身体里不断打转、上升、壮大。
俗称,钻牛角尖。
那么如果一个人本就是带着消极想法开始和AI接触,一面排斥现实世界,一面渴望从AI那里得到温暖,基本上就是完蛋的节奏。
杨溢就不存在这种顾虑,她和AI聊天只是打发时间,非要说带着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想看看“现在的AI科技发展到哪一步啦”。
大多数时候她还是很擅长钻进人群找乐子的,哪怕是现在选择了“写手”这样的单机工作,也给自己安排了“读书会”这样的现充活动。
*
这活动杨溢最早是在同城贴子里找到的,发起者是个书店老板,叫周妍,场地就在她的书店里。
回想第一次参加还是两年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