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皇帝听了大喜:“哎呀,滇地真是我朝的福地,你们看看,去年归到我朝的治下,今年就起大作用了。”

他对吏部尚书穆一勉说道:“赶紧调几名长于农事的官吏到昆明府去,让在那边垦田囤田的戍军一道,种棉花。”

本来揪着的心忽然有种峰回路转日暖风轻的惬意。

群臣也都舒了口气。

本来这件事暂时要过去了,沈持忽然说道:“诸位同僚,要是他年所有产棉区生了病虫害,无地可引种,又该怎么办呢?”

群臣被他问得卡壳,面面相觑:“这……”

沈持趁机试探道:“臣近来重温史书,看到了汉朝、唐朝设的常平仓,用来把控物价,臣觉得很有意思。”

借着棉花这件事,他要先抛出设常平仓的想法,试探各方的反应,是反对,还是赞同。

音落,太和殿中一瞬寂然无声。

方才沈持抛出问题后,皇帝萧敏也心存忧虑,他说道:“待会儿退朝后,曹相,秦尚书,李尚书,再告诉董寻,你们也都跟沈爱卿一样,琢磨琢磨史书中记载的常平仓。”

他今日忽然觉得,自己下朝之后也要翻翻史书了。

听到点名的几人齐声道:“是,陛下。”

其余人又奏了些别的事情,今日早朝的时间稍长,本该卯时就完事的一直拖到了辰时中才结束。

大臣们略带疲惫地从皇宫走出去,各回各衙门。

六部的几名官吏去找曹慈:“听说沈大人要向陛下提议设常平仓?”

曹慈摇摇头:“当年开国之初,也有人向先皇提议开常平仓。只是这事儿,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据说当年就是有人提出设常平仓,但多数人反驳,他们说朝廷要出钱,又要雇佣官吏,是一大笔开支,而常平仓所赚的钱不一定能养活维持。

倒不如没钱的时候,就抓几家富可敌国的商人,逼着他们捐出全部的家当给朝廷用来买命,这样省事。

这就是随意让商人盘剥百姓,又把商人当血包。

所以当朝开国之初的很多有巨贾所赚的钱被朝廷敲了去,他们也败落了。后来朝廷不怎么缺银子了,不再打商人的主意,各得其所,互不侵人肥己,他们才过上了顺风顺水的日子。

御史大夫管聃问:“曹相爷,这次,沈大人能成事吗?”

曹慈微微一愣,徐徐说道:“沈大人办事往往出其不意,本相不敢随意断言。”

“设常平仓,”管聃口气风凉地说道:“劳民伤财,不是什么好事。”

曹慈乜了他一眼:“圣上让本相琢磨此事,管大人倒提了个醒,兴师动众折腾朝廷上下,嗯……”

户部。

沈持上朝回来后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忙碌,似乎总有理不完的公事,还不忘抽空告诉董寻一声:“圣上让咱们再琢磨琢磨常平仓。”

董寻抬头看了他一眼:“沈大人在早朝上提了此事?”

“提了一嘴,”沈持说道:“叫董大人说中了,我说完之后,他们都哑巴了。”看样子没有人赞同设常平仓。

皇帝也只是让回去琢磨,他在权衡。

“这法子看起来行不通,”董寻说道:“沈大人,另想别的法子吧。”

沈持没说话,只轻微地摇了摇头。

董寻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