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作为回报,杨宗祯会在廷议时,对原朴想推行的边疆政策,即对瓦剌互市与抚西震东、打击柔然、扶桑的政策投赞成票。

张春华的嫡幼子张养道也能得到杨宗祯的推荐,获得轮值经筵的机会。

除此之外,杨宗祯会帮助原朴门下得到山东布政使的位置。

原朴答应了杨宗祯提出的合作协议。

张春华对此,更是千肯百愿,能用他这老朽之身,给心爱的小儿子换到更好的前程,他自是心甘情愿。

绍治帝默许了杨宗祯与原朴的交易。

他这么大度,是因为他本人不希望朝廷的势力划分变化太大。

眼下朝中首辅、次辅与潜邸的势力互相监督、互相牵制,没有一家独大的趋势。

这一点,让他这个君主很安心。

除此之外,杨宗祯这个首辅又很有能力。

在原朴和张泰维不联手的情况下,杨门能稳稳地压过其他两方。

这一点,也相当重要。

如果首辅没有权威,内阁中很容易出现党同伐异的情况。

就像先帝时期周、李二党党争一样,官员们互相推诿,又怎做好朝廷事务?

在绍治帝心里,现在的局面就是最稳定的局面,所以他不希望出现什么波折。

让张春华帮贾璋占着位置,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若非如此,他又要任命谁来接任贾璋空出来的尚书位置?

不论是让潜邸的人,还是张泰维的人执掌工部,都会打破朝廷的势力均衡。

这不符合绍治帝对朝廷势力划分的预期。

更何况,贾璋是绍治帝最喜欢的臣子之一。

他是不希望贾璋外放的。

因为贾璋一离开京城,他就很难再找到贾璋这样贴心的臣子闲谈奏对了。

可问题在于,贾璋现在已经是二品大员了。

若京中没有空闲的尚书位置,贾璋就只能出京去地方担任督抚或文帅。

毕竟,眼下内阁已经满员了。

且迄今为止,盛朝从未有过四十左右年纪入阁做大学士的先例。

贾璋只做过一任工部尚书,资历不足。

即便内阁有空缺,贾璋也没办法通过廷推,成为阁员的。

所以,杨宗祯这样做就很好。

让张春华占住尚书的位置,贾璋出孝后就不用离京外任了。

除此之外,杨宗祯主动把实学派掌握的山东省敞开一个口子,放原朴的人进去,这件事情,绍治帝心里也是满意的。

不论如何,皇帝总不会喜欢看到地方抱成一团。

杨宗祯是不是考虑到他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才拿山东布政使的位置与原朴交换,绍治帝不得而知。

但那并不重要。

对皇帝来说,重要的事从来都只有结果。

杨宗祯的安排很好,很契合他的心意,这就足够了。

所以,绍治帝默许了杨宗祯与原朴私下里的交易。

他甚至还顺水推舟,给杨宗祯和原朴行几个小小方便。

至于贾璋接收到的新任命为什么是礼部尚书,而不是工部尚书之位?

这自然是因为杨宗祯的私心。

让贾璋和沈四象调换部署,这样他的徒孙与弟子都能多一份历事经历。

而且这份经历,还是贾璋和沈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