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爱国?
贾璋是个孝子贤孙,证明绍治帝他没看错人。
对此,绍治帝心里也是满意的。
第226章 居安思危回首思退,贾家分府更换匾额
贾母的儿子都在世, 贾璋又不是荣国府长子长孙。
按理来说,他只用给贾母守孝即可,并不用丁忧。
但贾璋依旧递上折子恳请绍治帝允他丁忧, 而且递了不止一次。
贾璋选择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贾母疼爱他, 他与贾母的感情很深厚。
如今贾母辞世, 贾璋很是伤怀, 因此愿意结庐守孝,为老祖母尽上最后一份心意。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生出了思退之心。
眼下杨门之内, 有两位阁臣、两位尚书, 地方督抚更是不计其数。
虽说杨门门人没有执掌朝廷最要紧的吏部与户部, 诸如苏、浙、湖、广等赋税大省也不在杨门手中。
但杨宗祯是首辅。
除此之外,杨门还正式合并了实学一派。
光是这两件事, 就足以让贾璋心里生出树大招风的忧虑。
虽说截至目前为止, 陛下他老人家对杨门上下还算信任, 但再圣明的君主,也不会喜欢权臣的。
贾璋不想考验他们师徒三代在绍治帝心里分量。
贾璋才不会做那么愚蠢的事。
与其指望着绍治帝的心情,还不如自己居安思危,提前做好准备。
恩重易生害,快意时, 自可早回头。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现在, 也到了杨门为水缸凿洞的时候了。
不论是贾璋,还是杨宗祯、叶士高, 都不希望杨门太过风光。
登高易跌重,不论是义忠亲王, 还是前首辅周东野,都是在最得意时跌下去的。
由此可见,过于得意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杨宗祯和叶士高也是赞同贾璋离任的打算的。
反正贾璋年轻,即便耽误了一年,也不会对贾璋的前程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而且,贾璋离任丁忧会有很多好处。
一来,贾璋离任,可以让杨门看起来没有那么风光,从而降低绍治帝对杨门的戒心。
二来,为祖母守孝是孝顺之举,这件事情对贾璋的名声也有好处。
所以,在收到贾璋派人送过来的信件时,他们立即派人回了一封答允他请求的信件。
这师徒二人不约而同地劝贾璋节哀,又嘱咐贾璋尽管放心丁忧。
待到他出孝后,他们这些做长辈的,自会安排好他的前程。
而贾璋在接到绍治帝允许他守孝的圣旨时,心想,只有慎终如始,才能永无败事。
他在眼下这个时机后退一步,绝对利大于弊。
他笃信朝廷上下,绝对没有几个比他能干、比他更懂绍治帝心意的臣子。
所以,在他离去后,不论谁接任了冬官之位,绍治帝都会有一点点不习惯的。
对于这件事,贾璋还是很自信的。
说不定,陛下他老人家还会思念他这个好用的下属呢!
不论如何,在他丁忧时,杨门都会痛失一位尚书。
在大家对他这个年轻的尚书辞官守孝,从庙堂之上返还轩冕之中感到遗憾时,杨门的光焰自然就随之消弱了。
绍治帝对杨门的戒心也会随之降低。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