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大人想用新制度倒逼属官、吏员练达勤奋起来,从而提高工部的办事水平与办事效率。
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张、王两位侍郎,当然不会对贾璋的新规提什么反对意见。
当然,他们两人心里也清楚,他们答应得这么痛快,主要还是因为贾璋革新的刀锋没有没挥到他们头上。
不论是隔日开会升堂,还是工作细则记录,亦或是工部独有的考评法,针对的都是工部的郎官、主事、吏员等基层官员,而不是他们两个年迈的老头子。
正因如此,张、王两位侍郎才对贾璋的建议连连称是。
他们这么做,一方面确实是觉得贾璋编纂的新规对工部有益处,他们反对,会觉得良心不安。
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他们想通过配合贾璋工作的方式,卖贾璋一个顺水人情。
他们两个,都上了年纪,迟早有一天要致仕归乡养老。
哪怕是为了给儿孙多留一条路,他们也得与人为善。
就算做不到与人为善,他们也不能得罪贾茂行这个眼见着前程远大的上官。
面对贾璋颁布的新规,工部官员们有人忧,有人喜,种种情绪,不一而足。
不过想想朝廷裁剪冗兵冗官冗吏的风向,再想想京中那么多等待朝廷出缺的人,那些为之忧愤的人就把他们的小心思给收起来了。
贾璋是正堂尚书,是工部的权力中心。
张、王两位侍郎虽有监督、建议之权,但他们的声量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尚书大人。
尚书对部内事务与侍郎、郎官们的建议,可是拥有一言而决的权力的!
再者说,他们冷眼看着,两位侍郎貌似没有反对新规的意思。
他们好像很支持尚书大人的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些下属除了点头称是以外,还能做什么!
至于弹劾贾璋?
那就更像是在讲笑话了。
君可见,当初借着反对海漕攻扞尚书大人的言官,此时还在朝廷上面吗?
即便六科给事中有批驳建议之权,工科的给事中们也不敢弹劾贾璋这个顶头上司。
贾璋他推行新规是为了朝廷好,新规里面更是措辞严谨,找不出半点漏洞来。
他们要是还弹劾正在行正义之事的顶头上司,岂不是在无理取闹?
言官们也不傻,自然不会做出自毁前程的事情来。
而贾璋他本人,也借着新规,裁撤了不少吏员。
事实上,贾璋推行新规,也是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裁撤工部正堂内的吏员。
他新官上任,自然不会用景尚书的人。
但是直接把人撵走,又显得他贾某人太过无情。
所以,他选择以考评不合格、违反新规等理由,慢慢地把这些人换到不重要的岗位,再把这些人撵出工部。
这样温和的手段,看着就要好看许多了。
这些利吏员背后的靠山,也不会觉得打脸,进而对贾璋产生愤恨之心。
至于那些经受住新规考验的吏员……
他们都能经受住新规的考验了,贾璋又怎会不用他们呢?
对于这些有真材实料的人,贾璋才不会在意他们效忠过谁。
就算他们是景尚书的人,贾璋也会考虑重用他们的。
只要他们晓得,他们现在应该效忠于谁。
所以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