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他们后,贾母与贾赦夫妇全都喜极而泣。
贾母搂着黛玉叫玉儿,又让人拿水晶眼镜来,她要好好看看她们玉姐儿的模样。
而贾赦夫妇在受了儿媳与孙子、孙女的礼后,连忙抱起了菱哥儿和葵姐儿,很是亲香了一番。
他们都很喜爱,也很思念自己的孙辈。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隔辈亲?
而当贾璋被贾琮他们簇拥着进来,当丫鬟们喊“三爷回来了”,当贾母与贾赦夫妇见到向他们磕头问安的贾璋时,贾母他们三个好不容易止住的泪水再一次翻涌到眼边。
璋哥儿他终于回家了……
这件事让他们感到万分喜悦,也让他们忍不住流下喜悦激动的泪水。
其实,贾璋在外放津海经略前也曾去外地办过差。
他去金陵抄过家,还去茜香国出过使、打过仗,并不是没有过离京的经历。
但这些差事都是短期行程,最多也不过耗费三五个月辰光。
在那些时候,贾母他们即便惦念贾璋,却也有限。
但这次贾璋外放津海,就与出京办差时大不相同了。
一来,贾璋这回并不是孤身一人离开京都的。
他是拖家带口地前往津海,不但自己走了,还带走了黛玉和菱哥儿。
在津海期间,他们小夫妇又生了一个小姑娘,他们这些长辈见都没见过。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能不惦念呢?
二来,贾璋这回离京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贾璋一走就是四年,除了进京述职时短暂团聚过外,这四年里,他们基本上就没见过面了。
虽说两边经常有书信交流,可冷冰冰的文字,哪里比得过活生生的人呢?
所以,贾母他们这些长辈会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
而在接风宴上,贾璋眼尖地看到了隐藏在父亲、母亲发髻里的白发,更是注意到了祖母愈发严重的眼花与耳背。
他心里面,忽然生出了几分酸楚之意来。
岁月无情,易催人老。
父亲、母亲渐渐老迈,祖母她老人家更是苍老得厉害。
贾璋想到了《孔子家语》中的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他当初太年轻,看到这句话时感触不深。
阔别经年,想起这句话时,他却心神一颤。
他垂下眸子,心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得好好孝敬、陪伴父亲、母亲与祖母了。
否则,他真怕自己有朝一日生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意,更害怕自己再也没有弥补的资格与机会了。
夜半时分,贾璋和黛玉好生在提前打扫、粉刷、修葺好的鹤鸣苑里休息了一晚。
待到翌日清晨,他们一家四口吃过早饭后,换了大衣裳前往落英巷林府探望林如海。
与贾赦他们一样,林如海看起来也老了不少。
他也长白头发了。
不过他身体很健康,甚至比年轻时还要康健许多。
毕竟,他这些年在京中做礼部侍郎,生活顺遂,心情轻松。
在这种条件下,他的身体自然要硬朗许多。
黛玉见父亲身体康健、气色上佳,才放下了心里悬着的石头。
与此同时,林如海看着黛玉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