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把粮食卖了后,他们就去扯布做新衣裳,再买点饴糖给家里孩子甜甜嘴。
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今年也能过一个好年了。
在京中君臣与津海百姓都在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时,贾璋已经开始伏案编纂起农书来了。
他以自己前往官庄观察金米时记录的笔记为基础,以对老农的询问与茜香人的口供为补充,细细编纂了一本《金米录》。
书中内容十分详细。
贾璋他不仅记录了种植金米的步骤、细节与各种注意事项,还记录了金米从发芽、出苗,到成株、收获,金米生长的各个环节。
这本《金米录》,堪称金米种植推广大全。
只要把这本书派发到各省亲民官手中,他们就能立即上手推广金米良种!
而贾璋的内心想法十分朴素。
他心里的想法是,他早一天把这本农书写完,大盛就能早一天全面、便捷、高效地推广金米良种。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此时他身为三品经略、超品伯爵,身怀蟒袍玉带,俨然是闻名显达之人了。
既如此,他又怎能不多尽一份力,又怎能不兼济天下生民,做一场功德呢?
第217章 吉人天相喜得千金,满月宴会神仙眷侣
在冬日来临前, 贾璋的《金米录》已经编完了一大半。
不过,在冬日来临后,黛玉预产期快到了。
他们夫妻的感情, 和孟光、梁鸿一样深厚,甚至还要更加深厚一些。
面对妻子生产, 贾璋这个做丈夫的, 哪里放心得下呢?
在黛玉的预产期来临之际, 贾璋恨不得日夜跟在黛玉身边照顾她。
心都乱了,哪里还有继续编纂农书的心思?
在贾璋的担忧中,冬月初一那一天, 黛玉用完早膳后, 身上出现了生产的征兆。
贾璋按照窦大夫的嘱咐, 扶着黛玉在室内缓缓走动。
又连声命仆役去客居那边请窦大夫与稳婆们来正院这边为黛玉接生。
没过多久,窦大夫和稳婆们就过来了。
在诊脉后, 窦大夫退出产房为黛玉对症开方。
而稳婆们在窦大夫诊完脉后, 认真地检查了黛玉的身体情况。
发现黛玉羊水还没破后, 稳婆们立即建议黛玉再吃一点东西补充体力。
这是为了避免羊水破了后,黛玉没力气生产,以至发生危险。
听到稳婆的建议后,春纤端了厨房常备的、冒着热气的鸡丝面与清爽小菜过来。
贾璋挑了一小碗面条,喂黛玉吃了。
在这之后, 贾璋就被稳婆们请出了产房。
贾璋心知自己留在产房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妨碍稳婆接生。
因此, 他没有强留在产房。
只在离开前对黛玉依依不舍地分别道:“我就在外面,就在门口等着夫人。”
“夫人不要害怕。”
黛玉轻轻地笑了一下。
这个笑容很轻很柔, 像是三月的春风。
但在贾璋眼里,这个笑容不仅仅只是温柔的春风, 更是无比珍贵的宝物。
在这种时候,他的妻子还在安抚他的情绪。
他为她对他的爱感到温暖。
但更多的,还是心疼她的体贴与善良……
如果玉儿能多为自己考虑一些就好了。
他听黛玉对他道:“我不怕,三哥哥,你也不要怕。”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