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无论是当文官的贾璋,还是做武将的姚云起,他们的判断标准都是如此,并且永远都不会改变……

说完这件正事后,雅间内的气氛再次松弛下来。

碧玉斗中,又一次注满了琥珀色的兰香酒。

而在屏风后面,咿咿呀呀的《梳妆台》又被唱起来,而雅间内的主宾们,同样再次推杯换盏起来。

绍治帝任命贾璋为经略,就是要贾璋在津海试行大规模种植金米。

其主要目的在于,绍治帝想看看茜香的金米,能否适应大盛的气候。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绍治帝会产生这样的犹疑,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津海是新建的行省,地方没有豪族大户。

贾璋他手里既有官兵这根大棒,又有税收优惠这颗甜枣,在津海推行新作物种植并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在津海试行金米种植的好处,还在于朝廷赈灾容易。

与其他行省相比,津海距京城近,丁口更是少了不少。

万一种植金米时,出了什么差错,朝廷能省下不少赈灾粮,还能节约转运粮食的时间……

在接风宴结束后,贾璋就带着津海地方官员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了春耕事宜。

张贴告示是最基本的工作,让官员、衙役走到田间地头,向他们讲述种植金米的好处以及种植金米的税收优惠,才是最要紧的事。

在贾璋的强制要求下,以往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全都走到乡野里,县学、府学的生员们同样被贾璋调派,参与到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当中。

至于贾璋本人,更是身先士卒,走上了宣传金米、讲解种植金米的税收优惠与金米种植方法的第一线。

“你们听说了吗?刘秀才说金米亩产六石,是稻麦的好几倍!”

“村正识字,他说县里告示上写了,种金米的地不用交税呢!”

“卫所里的百户大人说,金米不但产量高,秆还能当柴火烧,绿叶能喂牲口,老婆子,要不咱们今年去朝廷领一些金米种子,试一试吧?”

“听我的,咱们村种金米!经略使大人可是连中三元的文曲星,听他的准没错!”

“咱们村富裕,就算金米不高产,亏损得也有限。要是金米高产,那咱们就赚大了!县令大人都说了,今年种金米的土地,三年之内都不用交粮税。”

“我遇到经略使大人了,他可和那些眼高于顶的官老爷不一样。人家都是伯爷了,还不嫌弃咱,握着咱的手叫咱老人家,又送了咱一匣子紫金活络丹!说什么咱也得种两亩金米,支持一下经略使大人呀!”

在贾璋他们的努力与朝廷的背书下,大多数津海百姓都选择种上两亩金米尝试一下。

贾璋也不急着让他们全都种金米,推广新粮种这种事情,讲究一个事缓则圆。

若是强制黎庶小农全都种植金米,搞那种一刀切的把戏,很容易让老百姓对金米良种心生疑窦。

甚至可能引发骚乱。

贾璋可不想把好事办成坏事,所以,他当然不会那样做。

更何况,京中想让他成事的人有很多,想让他坏事的也有不少。

正是因为如此,贾璋才时刻提醒自己,一定不要忘了谨慎二字。

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想钻空子、想唆使津海百姓给他搞破坏呢?

因此,在贾璋换了深色布衣,深入到田间垄头时,他豢养的眼线也像涓流汇入大海一般融入人群。

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人群中,有没有妄图煽动民意、编造谣言,给推广金米良种一事搞破坏的奸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