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李家满门落狱,那等凄凉处境,周东野连想都不愿意多想。
他幽幽地叹了口气。
明君在位,悍臣满朝[1],这样的朝廷,就算是换史上的英才谋士来,他也未必能如鱼得水。
能在这场浪潮中保住周家,他已经尽力了。
或许他不应该把这些情绪放在心里。
他即将归乡隐居,日后渔樵耕读,合该生活得自由自在,不该思虑缠身,郁结于心的。
那可不是聪明人该有的选择。
周东野或许释然了,或许没有,但不管他怎么想,都改变不了他要离开京城的事实。
这位首辅辞去了伴随他将近二十年的宝座,而前首辅家里的车队也渐渐消失在驿道上,化作漆黑的一点。
来京郊为首辅送别的官员们见周家车队远行后,心里颇有些感慨。
不过,因为杨宗祯、张泰维、原朴三位阁臣都在,所以他们之中,也没人多议论什么。
只是坐上自家马车,回转京师,等到明日太阳升起,他们的休沐日就结束了。
生活离了谁都会继续,周东野离开了,为自己的仕途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而他们这些人,依旧要经纶世务,回到他们各自的战场。
太上皇去世了,周东野的时代落幕了。
而绍治帝和杨宗祯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命运的齿轮即将再次转动起来,在这场新的风浪中,唯有高才捷足者拥有乘风破浪的机会。
在周东野离京后的第二天就是大朝日。
在这一天,绍治帝宣示了一道给内阁阁臣重新排序的诏书。
杨宗祯被拔擢为首辅,是为中极殿大学士;张泰维为次辅,是为建极殿大学士;原朴为三辅,是为文华殿大学士。
除此之外,还有户部尚书赵树生因廷推入阁,是为武英殿大学士。
如此,在周东野离开后,朝廷内还是四位阁臣。
四位阁老,已经足够处理日常事务了。
当然,内阁还有两个空缺,不过朝中没人敢筹谋这两个为之。
毕竟,皇帝在内阁里只有原朴一个心腹,杨宗祯在内阁里面还没有帮手。
这两个位置,明显是皇帝和首揆的囊中之物。
他们若去筹谋,不但不会成功,还会招来皇帝的不喜与首辅的仇视。
更何况没有皇帝的点头,阁臣的任命也通过不了。
所以他们完全没必要过去,做那种没眼色的事情……
杨宗祯升任首辅后,小松径街杨府门口瞬间车水马龙起来,想要攀附的人数不胜数,甚至可以说是车载斗量。
但杨宗祯十分爱惜羽毛,大朝会过后,小松径街杨府就闭门谢客了。
倒是让那些跑来攀附的人白跑了一趟,哀叹了好些声。
而贾璋这个徒孙暂时也不用筹谋升官的事情了。
杨宗祯的意思是,让贾璋再跟着他做一年中书舍人。
如此一来,贾璋身上就会多一份首揆中书的履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