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蝌曾对母亲说:“大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连一个正经的也没有,我看尽是些狐群狗党。婶母日后也多劝劝大哥哥,不要再让这些人上门了。”
薛蝌还曾对宝琴说:“我们这样的人家,守好祖产,多读书多置地才是正经。若是能有一二功名就更好了,日后更有前程。只可惜我幼时不爱读书,天赋也平平,倒是悔之晚矣。”
他这样有见识,有头脑,生养的儿子也差不了。
更重要的是,比起薛家其他几房叔伯,薛蝌心里还有朴素的道德观。
薛蝌不像其他几房叔伯那样嘴脸丑恶、心思歹毒,若长房过继了其他几房叔伯的儿孙,那些老蚂蟥肯定会趴在长房身上吸血,不把长房的血吸尽了,他们绝对不会松口。
薛蝌就不一样了。
她这个堂弟的人品还算不错,做不出来那等鸠占鹊巢的事情来。
而且因为宝琴的事情,薛蝌欠了长房恩情。
为了报答这份恩情,薛蝌一直都很尊敬母亲姨妈。
两边的感情基础还算不错。
如果薛蝌同意兼祧的话,那他们长房就可以过继薛蝌的儿子,哥哥薛蟠坟前也将人敬献香火了。
宝钗琢磨着,这是一件合则两利的事。
他们长房不会让薛蝌吃亏的。
只要薛蝌点头,他就能分润到长房的家私和人脉,宝琴也可以得到她的照顾。
所以,薛蝌是不会拒绝她的提议的。
至于母亲那边,为了哥哥坟前有人敬献香火,她也不会反对这件事。
等到薛蝌的孩子诞生后,母亲就能含饴弄孙,享一享天伦之乐了。
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母亲她老人家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郁结于心,身体也会变得康健一些。
她也不用担心自己会陷入娘家无人的境地。
想到这里,宝钗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娘家一趟,好把这件事说给薛姨妈听了。
她对莺儿道:“准备好出门做客的大衣裳,明后两天,我或许会回娘家一趟。”
莺儿点了点头,去给宝钗准备出门穿戴的衣裳首饰去了。
而宝钗带着小丫鬟花穗前往荣庆堂,向贾母通禀自家要回娘家的事。
王夫人被禁足在西大院小佛堂,李纨管不到宝钗,所以宝钗要回娘家,只用和贾母说一声即可。
贾母知道,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薛姨妈去年年尾时大病了一场。
后头虽然病愈,下得来床了,但她的身体垮了下去,早就不如当年刚来京都时硬朗了。
这半年来,薛姨妈时不时就会生一场小病,晚上还经常做噩梦。
平日里更是既吃不下,又睡不好,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儿。
老话说母女连心,宝钗她肯定很担心薛姨妈。
所以贾母不但同意薛宝钗回娘家探望薛姨妈,还问宝钗用不用给薛姨妈请太医看诊。
在宝钗离去时,贾母又让宝钗带走了一盒老山参给薛姨妈补身子。
人老了后,心肠也会变得柔软起来。
贾母可怜薛姨妈中年丧子,终于不戴有色眼镜看待薛姨妈,也不再把薛姨妈和王夫人画等号了。
可是,这对薛姨妈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能让薛蟠死而复生的话,薛姨妈宁愿让贾母一辈子都戴有色眼镜看她。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