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主仆两人踏上马车,前往文渊阁点卯当差。

而在这条前往宫城的路上,还有流水一般的车马与贾璋一样,冒着大雪往帝国的中心驶去。

在邢家三口和李家母女上京时,薛家二房也上京了。

原来是薛蟠的叔叔当年在京时将女儿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如今宝琴到了年纪,薛蝌想要带着妹妹进京发嫁。

遂带着妹妹前往京师,来婶母家做客。

他本来听闻王家公子王仁要进京,是想与王仁一起从金陵出发的。

一来路上也能少些波折,二来也能借一借王家的威势,让那梅翰林不要再对两家的婚事推三阻四了。

奈何王仁和人纵马,摔断了腿,要留在金陵养伤,不去京城了。

薛蝌他只得先给王家送去一些好参好灵芝过去,然后独自一人带着妹妹上京,前往婶母家投亲。

实际上,他是去求薛姨妈帮忙的。

梅翰林当年尚未发迹时,薛二叔送了他一大笔银钱资助他科考,两家因此约为儿女亲家。

后来薛父去世,薛二叔这个背靠大树乘凉的失去了靠山,也只得离开京城,回转金陵老家。

又过了两年,薛二叔去世了,薛蝌宝琴兄妹还小,管事伙计跑了一大堆,薛家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了。

索性薛蝌自幼精明能干,这才保住金银土地。自此之后,薛蝌带着妹妹在家里耕读为生。

直到成年后,薛蝌才捡起了生意,渐渐恢复了当年薛二叔还在时的富贵,但也大不如前。

而在薛家衰落的时候,梅翰林他却厚积薄发,考上了二甲进士。

十来年过去,梅翰林做到了翰林修撰,他精心培养的儿子更是考上了廪生。

两家的地位逆转了,梅翰林这等趋炎附势的小人哪里还记得以往的恩情,哪里还看得上寻常商户人家出身的宝琴?

但梅翰林不想坏了自己名声,更不想被人指责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于是他就拖着这桩婚事,在薛蝌寄信来问婚事时推三阻四,想要逼迫薛家主动退亲。

反正他们家儿子年轻,又要参加科举考试,不着急娶亲,完全等得起。

而薛家的宝琴是姑娘,好年华就那么几年,根本等不起他儿子,梅翰林已经笃定薛家会先低头了。

薛蝌脑子灵活,见过世事,哪里还看不明白梅翰林的诡计?

可梅翰林是官,他们家是民,民告官本就没有任何胜算。

更何况梅翰林对婚事推三阻四的理由也很充分。

他说他家儿子正在考举不能分心,恳求薛家再等等他家儿子。

薛蝌就算心里恨毒了梅翰林,却也无计可施。

如今宝琴渐渐大了,他也没奈何,只得上京去求婶母了。

他小时候就听说过,婶母的亲戚都是高门大户。

无论是统制县伯王家,还是荣国府贾家,但凡有一家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