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渊阁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他前世做过司礼监掌印,这辈子又来内阁做过临时中书, 工作经验本就丰富。杨宗祯与现任机要中书又都有意照顾他这个年轻人, 他的工作想不顺利都难。
转眼间到了三月, 在会试开始前,杨宗祯的前机要中书外放江苏, 去叶士高手底下做事去了。
贾璋也正式接任了机要中书的工作。
自此以后, 除了去玉熙宫轮值外, 贾璋基本上都在文渊阁当差。
列位阁臣都是日理万机的角色,自然无暇应对地下的中书、典籍、孔目、小吏,而这些人,都归机要中书领导。
而且他还得关心杨宗祯的身体健康。
若是做别的阁老的中书,贾璋只要把对方当做上司对待, 讨他们欢喜就行了。
可杨宗祯被老师叶士高视作父亲,杨宗祯对他这个徒孙也是爱屋及乌。
因为这些原因, 贾璋很尊敬师祖,也心甘情愿地想要照顾好杨宗祯这位老人家。
在正式担任杨宗祯的机要中书后, 贾璋他不但认真当差,还对杨宗祯的饮食坐卧样样经心。
不论谁见了他的用心后, 都是要对他竖大拇指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在这样的一来一往中日益亲密起来的。
杨宗祯对贾璋好,贾璋心里都清楚;贾璋对杨宗祯的用心,也全都被杨宗祯记到了心里。
而在休沐的时候,林如海对贾璋道:“你有凌云壮志,能入值文渊阁,跟在阁老身边参预枢务,确实是一条难得的坦途。”
贾璋点了点头,跟在杨宗祯身边观政,他能学到很多。
这些年来,他能在翰林院、玉熙宫内拔得头筹,也有他做临时中书时积攒下来的经验的功劳。
师祖他老人家能得两代帝王青眼的本事是很难得的,贾璋也希望自己能从杨宗祯身上学会这样的本事。
他虽然是重生之人,但也晓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更何况他前世不是外臣,朝中内政军机等事,他接触得不算太多。
眼下这些东西,他都得从头学起……
对贾璋来说,杨宗祯的为官之道是值得他认真学习参考的。
毕竟,杨宗祯与叶士高对贾璋的期待从来都不只是一部尚书,贾璋对自己的期待也绝对不止是一部尚书。
所以贾璋不能自满,更不能止步不前,做那让人扼腕的仲永的。
不过贾璋没对林如海说出自己的野心。
他看林如海对他的文渊阁之旅有些忧虑,便安慰林如海道:“姑父放心,我现在还年轻,只要照顾好阁老,跟在阁老身边多学多看就好了。”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1]。这个道理我还是知道的。”
“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
听到贾璋的话,林如海松了一口气。
“陛下让你去杨阁老身边,是想要你去学习政务,不是想让你立即做出什么成绩来。所以你只要多学少说,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平日里替你师父照顾好阁老,这就是你最大的孝顺。若想要功绩,等到日后在文渊阁内的任期期满后,去哪里不都能大展宏图?”
听到林如海的叮嘱后,贾璋才搞清楚林如海在担心什么。
原来他这姑父是担心他满腔少年意气,容易行差踏错,以至于做出什么会让人追悔莫及的事情来。
但贾璋绝对不会犯那样的错误。
他本就不是真正的少年郎,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斤两。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