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坏处自然是他这个皇帝很难让杨宗祯替他背黑锅,杨宗祯宁可死也不会做第二个周东野的。

但好处就在于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杨宗祯也会一心记挂国家利益,而且他不敢做架空皇帝的权臣。

对于绍治帝来说,杨宗祯这样有眼色有能力的阁老还是很合他心意的。更何况内阁里还有原朴在,绍治帝也不怕杨宗祯和张泰维能翻了天。

至于周东野和李汲……

在他这些年有计划地削弱下,周、李二党已经名不副实了。

而且,因为太上皇私下里的动作,绍治帝也没和周、李二人达成什么私下里的协议。

所以斗倒了就是斗倒了,绍治帝是不会对周、李二党手下留情的。

譬如说李汲,他手底下的人不是被张泰维挖走了,就是被李汲紧急避险送到别人名下以待将来去了。

可是,若没有绍治帝的允许,张泰维他们又怎么敢收李汲的门人?

李汲这位前清流领袖政治斗争的能力还是很不合格的。

周东野已经看得清清楚楚的事情,他却看不清楚。想来,若非太上皇要抬举李汲打压周东野,他也做不到内阁次辅的位置……

贾璋也知道师祖的计划,不过这件事情涉及鞑靼,他这个翰林与这件事情也不沾边儿。

因此,他也只是与师兄叶荆,还有回京备考会试的杨叔玉一起做了一篇与之相关的策论作业罢了。

贾璋眼下忙的事还是纂修会典一事。

会典是大事,想要纂修好会典,少说需要一两年,多则需要三四年时间。

慢工出细活,就算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几个月就修完。

事实上,因为太上皇催得急,贾璋他们这些纂修官纂修会典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绍治帝也在贾璋轮值时暗示过,这一部会典的诞生,就是因为太上皇生出了表彰自家功绩之心。

他老人家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内看到会典书成,所以翰林院也要抓紧时间,快点把纂修会典这件事情做好,否则太上皇心里可能会不痛快……

在得到绍治帝的暗示后,整个纂修厅都开始焚膏继晷起来。

贾璋的群众基础瞬间变好了,原来只是他手底下的纂修官服他。

现在,就连那两个之前对他很是倨傲的侍讲学士都低下身段,对他也和颜悦色起来了。

在看到这两个人的举动后,贾璋的态度还是一如从前。

他既不跋扈也不谄媚,只把这两人当做寻常上司相处。

反正前倨而后恭,引人发哂的也不是他,他当然不会有任何不自在的地方了。

在翰林院的加班加点下,纂修厅编纂会典的速度也加快了。

之前还有人趁着几位副总裁官入内轮值的机会潦草塞责、推诿差事,但在得知太上皇的真实想法后,纂修官们脑袋里的那根弦儿又紧绷起来了。

眼下纂修厅里哪还有人敢拖后腿?

在贾璋的督促下,他们负责典章的这一组是最快定稿,并且通过宋榆和阁老们的审核的。

看到贾璋他们这一组正在封存文稿,许侍讲对贾璋笑道:“典章之事最为繁冗,贾修撰能第一个完成纂修任务,真是少年出英才啊!”

贾璋锁好翰林院发下来的红木箱子,对许侍讲道:“许学士过奖了,能做好这件差事,主要还是众位同僚勠力同心的结果。我不过是多费了些功夫,却称不上什么少年英才。”

“许学士负责招纳纂修官的差事,被杂务耽误了编书进度也是有的。若非如此,只怕许学士早就编完了,也轮不到贾某来拔这个头筹。比起诸位翰苑前辈,贾某还差得远呢。”

贾璋这话纯粹就是在谦虚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