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贾家来说,可不会是什么好名声……

不过大罚可免,小诫却绝不能免。若是没有惩戒,宝玉又怎能长记性?

于是,在宝钗、探春两姐妹与袭人、麝月等侍女的关怀下养好伤的宝玉,也收到了来自父亲迟到的罚抄。

贾政罚宝玉抄写十三经,每一部经书都不许落下,而且要抄写五遍。

除此之外,宝玉还要把《大诰》和《盛律》全都抄写一遍。

最重要的是,每一页都不得假于他人之手。

宝玉想像之前一样恳求宝钗和探春帮他一起抄写的美梦落空了,因为监督宝玉完成这份惩罚的人是被贾璋安排过去的眼线同喜。

同喜的身契在贾璋手中,他自幼又是被高彬教养长大的,生得人高马大,对贾璋亦是忠心耿耿。

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宝玉根本做不了半点儿假。

他不怕宝玉这个软弱的主子,更不怕宝玉身边狐假虎威的焙茗。

什么“以下犯上”,什么“不听话就把你发卖了”,真真儿是吓唬小孩子的话。

他的身契在三爷手里,本人一直都忠心耿耿地做事,又怎会被三爷随意发卖?

若他这次把差事办好了,日后就能被提拔到庄子铺子里面去做小管事。

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他当然把机会牢牢地抓在手里。

焙茗那些话,也就能吓唬吓唬宝玉身边扫红、锄药几人,却是吓唬不了他的!

如此一来,倒是让宝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贾母也知道这件事。

她一开始还有些心疼宝玉,这么多年过来,她还没见过家里的孩子被打成宝玉这副模样的!

而且一看到宝玉那副凄惨模样,贾母就想到了贾珠,瞬间就被勾起了满腹愁肠,当下就把贾政找来批评教育了一顿。

可是在听到贾政提及宝玉惹了什么样的祸事后,贾母的怜惜就熄灭了一大半。

那忠顺亲王是好惹的吗?宝玉居然敢去招惹他的人!

这么一看,宝玉确实应该被好好地管教管教了。

贾政唯一做的不对的地方就是不该把孩子打成那副模样。

如果想教育孩子,就像后面那样罚宝玉抄写经书就好了。若真把孩子打死了,岂不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贾璋也拾掇好的兰花送到了忠顺王府,据说曹长史说,亲王妃很喜欢这些墨兰,还张罗着要给贾璋回礼呢。

贾政也给贾璋送来了一封厚重的红封,一是谢他帮忙缓和荣国府与忠顺王府的关系,二是谢他那三个小厮。

贾璋也没拒绝。

在没有母亲和妻子帮忙打点后,贾政他也终于懂得人情世故了。

至于北静太妃那里,贾母在私下里向她转达了皇家的意思。

贾母心里是不希望北静王府出事的,毕竟她和太妃娘娘是大半辈子的手帕交了。

因此,在劝告北静太妃时,贾母表现得十分真诚。北静太妃也充分地理解了贾母的意思。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