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玉乘坐的马车附近。

他是要亲自送表妹回家的。

不过一刻钟时候, 车队就到了落英巷。

林家的仆役鱼贯而出,运送主人的行李。

黛玉和贾璋告别后, 就坐着软轿, 被力大的嬷嬷抬进了二门之内。

而贾璋被林如海带往林府的书房说话。

落英巷的房屋原是当初还是探花郎的林如海与国公爷嫡女贾敏大婚的居所, 占地面积也极大,园中布局疏阔雅致。

如今林如海贵为三品京官,家里的大门也换上了朱漆的, 瞧着就十分端肃。

而在大门之后, 屋舍之中, 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树木山石郁郁葱葱, 奇花怪石数不胜数。

除此之外, 还引入了一道活水溪涧, 名之曰濯缨。

贾璋跟着林如海前往书房,看到这些景致后,心中只觉纳罕。

林府内部移步换景、典雅恢弘,这本是寻常事。

毕竟林姑父家里有五代列侯积累下来的财富,就算花再多银子修房子也不会心疼。

对于林姑父来说, 没有什么比他和黛玉的舒适更重要。

只是,这房子内部的装潢为何处处合他心意?

还有那条叫做濯缨的小溪。

他和黛玉说过, 若来日自己建园子,一定要引活水入园, 名之为濯缨,也好效渔父之思……

到底是黛玉在信中向林姑父提过他们的玩笑话, 还是林姑父和他想到了同一处呢?

林如海带贾璋来到书房,让他坐下后笑道:“不用瞎琢磨了,这房子就是按照你和黛玉的心意修葺的。”

“待到我们这些老人家百年后,你和你二哥就要分家了。到时候,你就带着黛玉搬到这处宅子里面来住。”

“这房子共有四进,虽不如荣国府大,但也够你们住了。而且走亲戚也便宜,还方便你看着荣宁街的族人。”

林如海一开始说这话时,贾璋还有些不好意思,后头倒是越听越有道理了。

这些年他经营有方,靠着绍治帝建玉熙宫、娘娘们省亲、去江南抄家与日常经营田产生意赚了不少钱。

去了各项花费,也剩下了十来万两银子。

不说别的,在京中置办一处宅子还是没问题的。

但现买的宅子不一定有落英巷这处宅子离荣宁街近,若是日后搬到这里,确实既方便走亲戚,又方便监察他们家那些容易犯事的族人。

而且,这里是黛玉的家。

若是分家后,黛玉能住在这里,心情也会很愉悦吧?

想到这里,贾璋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小侄多谢姑父挂心,只是姑父不用这般照顾小侄。姑父和妹妹住得舒坦才是最要紧的,侄儿年轻,住哪里都使得。”

林如海听到贾璋话中对黛玉的关怀之意,心情亦是不错。

因此他特意拉着贾璋探讨了好半天学问,又为贾璋正在编纂的《尚书通考》提出了几条实用的建议。

中午的时候,林如海又留了贾璋吃饭。

在离开林家前,他又见了黛玉一面。

因为有林如海在,两人也没说太多话。毕竟昨天晚上在荣庆堂的院子里,他们两个已经叙过旧了。

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有些不舍的。

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即便再不舍,两人也得道一声再见与珍重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