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相传,这个典故变成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孙辈及标下几十人皆为朝廷高官,众人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家族无比兴旺昌盛。
因为寓意吉祥,《满床笏》在本朝也极其风靡,去年贾母过寿时点的戏就是这一折。在座的媳妇姑娘丫鬟婆子全都听过这一折戏,因此所有人都能听出来琏二奶奶的玩笑之意。
怪不得林大姑娘急着捂琏二奶奶的嘴巴呢。一时间,菁莪院内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第109章 分家析产收债情实,原吉献计省亲之策
又过了一些时日, 荣国府分家了。
这件事是贾政在休沐时主动来找贾赦提的,贾赦心里忖度着这件事情八成是老太太让贾政过来跟他说的。
不过不管怎样,贾赦都很乐意接受。
即便仍旧要跟老二住在一起, 但是能在族谱上跟老二分开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因为贾政和贾璋都是贾母的心头肉,所以贾母的分家方案还算公平。
祭田、学田和敕造荣国府的宅邸是大房的, 其余的产业大房分六成, 二房分四成;分家后荣府跟老亲走礼的花销与贾母的花销一家出一半, 其余的花销都各自走自家的账。
在贾母去世前,荣国府不对外公布分家的消息,住处什么的也都不变, 只荣禧堂的三间耳房换了主人, 以后去那里理事的人就是史湘霓了。
贾赦对贾母的分法还算满意。
京中分家, 去除祭田和学田外,嫡长子有得七成的, 也有得六成的, 贾母的分法是符合规矩礼法的。
虽说给老二分四成家产让贾赦觉得有些不爽, 但贾母没有打破规矩给老二多分让大房受委屈,贾赦就已经很满意了。
所以他很痛快地在文书上签字画押了。
贾政却有些不想签字,但四成家产已经不少了,分家之事还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 贾政除了笑着签字画押外,又能怎么样呢?
他根本没有说不的勇气, 小时候有贾母替他争抢,成婚后有王氏替他争抢, 他早已习惯了别人把东西捧到他面前的日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从来都没有争抢的能力。
不过三天, 荣国府内院府库和外院府库里的东西就全都被清点完了,几十年的账目也被账房盘好了,东大院和西大院后身都盖了新府库,这个家彻底分完了。
当贾赦去顺天府衙门把分家文书请回来,贾蓉开了祠堂在族谱把荣国府大房和二房分为两页后,贾母才有了分家的真实感。
贾母一开始是有些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小儿子的,可是她很快就释然了。
贾赦的纨绔浮华和贾政的目下无尘未尝不是她偏心太过造成的恶果,虽然她在这两件事上不用负主要责任,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老了就该服老,她也七老八十了,以后只管颐养天年就是了。
至于孩子们的未来会怎么样,也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荣国府静悄悄地分了家,在分家后,史湘霓和邢夫人管着大房的家事,贾母派到二房的嬷嬷和李纨管着二房的家事。
底下的仆役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分家后的新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渐渐适应起来了。
在还债抄家后,荣国府就像祛除了根深蒂固的顽疾一样焕发了新生。不过京中不想还债的人家远比主动还债的人家多,新帝的收债之旅并不算十分顺利。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