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乾元帝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他想听到的答案本来也只有最后一句话。

那就是新帝要跟着他学习为君之道。

是的,他是要做太上皇了。

可他不是刘太公,不是唐高祖,更不是安史之乱后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玄宗皇帝。

太子的身份, 聪明的头脑,愚蠢的对手, 以及四十多岁就没了的父皇。

乾元帝他生来就拥有最好的一切。

所以他怎么可能愿意在退位后,就把权力全都拱手让给新帝?

在那些儒家经典里, 有虞陶唐推位让国是一桩美谈。

但一纸空文与万人赞颂又怎能比得上大权在握的感觉?

若不是自己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乾元帝才不会禅位, 去做那劳什子的太上皇呢。

他很满意杨宗祯和张泰维的答案,至于严敬……

那是他的鹰犬,是他的独臣,所以他不用去问严敬的看法。

主辱臣死,还有什么需要细问的呢?

即便新君即位,严敬也只会认他这一个主子。

至于乾元帝为什么不找周东野和李汲过来,反倒找杨宗祯和张泰维过来商量退位之事的原因也很简单。

无非是为了挑起内阁的争斗。

黄秋楼去年中风后,不得不致仕回家休养。

早在去年秋天的时候,黄秋楼就已经带着乾元帝给他的赏赐,带着一家老小乘船回江西老家养老去了。

黄秋楼致仕后,李汲就顺理成章地接任了黄秋楼的次辅之位。

次辅与群辅的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譬如说皇帝分给内阁的决策权首辅至少能分到六成,次辅则能分到两成,其余的群辅也不过是在那里分那余下的两成罢了。

李汲还是三辅时,倚靠着清流党羽与皇帝的支持侵吞了不少本该属于黄秋楼的权力,进而与周东野斗得有声有色。

但终究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如今李汲成了次辅,本就有监督与辖制首辅的责任。

在乾元帝的授意下,李汲经常挑衅周东野的权威。

结果就在周李二党斗得如火如荼时,周东野和李汲同时发现了一件十分糟糕的事。

乾元帝居然经常绕过内阁,召见杨宗祯、张泰维、严敬、赵树生等人去东暖阁议事。

那严敬不过是陛下的鹰犬、声名狼藉的酷吏,并不能给周东野和李汲带来什么威胁。

赵树生年纪也不小了,脾气秉性又如同甘草一般,跟黄秋楼别无二致,威胁还不如严敬大,更是不足为患。

但杨宗祯和张泰维两人既是阁臣,又有野心。

乾元帝单独召见这两人议事,周东野和李汲又怎会不忌惮?

不过此事对周东野的伤害还算有限。

周东野知道乾元帝一直都很看重杨宗祯。

随着年纪的增长,杨宗祯势力范围的扩大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周东野虽然不愿意,但是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们这张牌桌上迟早会出现新客人的。

唯一让他有点不高兴的事情是徐梦行怎么这么不争气?

内阁五个人,除了他和李汲这两位党魁外,杨宗祯和张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