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拜见邱宗实,口称“府尹大人”,最后又去拜见礼部主事梁士济,口称“房师”,其中礼仪,却不细表。

只说乔深乃是孤臣,不管对谁态度都淡淡的。

贾璋并无半分失落之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谁规定主考官选中了解元的文章就非得喜欢解元了?

难道主考官就不能谁都不喜欢,只是凭借文章质量来评判考生位次的吗?

邱宗实和乔深的态度差不多,不过更和蔼可亲一些,见到他这个年纪小的,眉目也柔和了许多。

房师梁士济却很热情,在贾璋谢他的举荐之恩时,梁士济笑道:“你对经义的理解很深刻,我看你那墨卷时还以为考生是个老学究呢!谁知道揭开糊名后才发现我们的解元公这般年轻,倒是给我争了个大大的脸面。”

贾璋谦虚道:“梁师厚誉,学生愧不敢当。”

梁士济却反驳道:“你又何必过谦?你的文章很好,我在上面评了‘端穆高雅,有古人风度’。一荐上去,乔学士就同意让你做《春秋》房的经魁了,后面又点你做解元。”

“你不知道,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只是缘悭一面。没想到你我竟这般有缘,如今我竟成了你的房师了。”

言罢,这位梁房师又笑了起来,还拉着贾璋殷殷叮嘱了许多话。

一样米养百种人,有心态好的,就有嫉妒贾璋得了房师青眼的。

可是一看到贾璋跟自家孩子相差仿佛的年纪,这些人就偃旗息鼓了。

嗐,这不还是个孩子吗?

欺负小孩子也太有失风度了,到时候一定会被同年们笑死的。

所以那些不该有的念头还是收回去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铃兰桌上的残羹剩炙被端了下去,换成了时新的香茗果品。

贾璋端着茶盏嗅闻茶香,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不打算拿出他为这场鹿鸣宴精心准备的诗文了。

乡试主考官乔深乔学士与他院试时的主考官李用星李翰林本就不是一类人。

他们这位乔学士来参加鹿鸣宴只是来走过场的,又性格守旧,在他面前最好不要标新立异。

所以他完全没必要费尽心思在这里给自己博个满堂彩,浪费他和表妹共同的心血。

而且,陈砚不也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没有半点儿出风头的意思吗?

对方出自书香世家,对文人的弯弯绕绕肯定比他更清楚。

对方的做法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事实证明,贾璋的推断完全没错。

第十三名举人杨应全七步成诗,才气盎然,但乔深并没有表露出多少欣赏之意。

杨应全对此很失落,不过他这还算是好的,第三十八名举人高秀才是真正倒霉到家了。

在杨应全七步成诗后,几个同考官建议让新科举人们作诗酬唱,日后成集造册亦是美谈。

乔深也答应了。

可是当他看到高秀的诗词后,直接就点评他那首七言底色轻浮。

贾璋根本没看出来这诗到底是哪里轻浮了,但是好几位同年的脸上都露出了然的神情,显然这里头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好奇心过盛不是好事,贾璋遂垂下眼睫安静喝茶,不再继续打量。

贾璋本人交上去的诗,则是一首平平无奇的颂圣诗。

——圣主御四海,明君驭神器。四书传文华,五谷丰社稷。翰文谢皇恩,刀兵效忠义。天下咸平宁,尧舜亦凝睇。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