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应嘉后知后觉地想到了母亲的叮嘱。
甄老太太跟他说,既然林如海已经病成了这幅样子,想来林如海这巡盐御史也做不长了,还特意嘱咐过他不要再去招惹林如海。
不看僧面看佛面,林如海好歹也是皇上钦点的人,他若把林如海弄出了事,皇上也会不高兴。
甄应嘉那时还不以为然,此时却追悔莫及。
为什么他不多听听母亲的话呢?
如今出了大差错,他却无计可施了。
林如海这个受害者也不可能帮他说话。
甄应嘉对此心慌意乱。
他这个两江提调的官儿就算是被撸了也没什么。
可若牵连到了瑞王和贵妃,那就大大不妙了!
但林如海知道,皇帝根本不会把甄家怎么样。
他装病后就给皇帝上了请辞折子,说自己得了眼疾,难以承担盐道重任,恳请陛下允他致仕回乡。
但是乾元帝却把折子留中了,不肯放他走,还特意赐下了各种名贵药材。
然后就是甄应嘉公车履新,还恬不知耻地大捞特捞,甚至还捞到了他林如海头上。
甄应嘉私下里却说,这都是皇帝默许的。
是皇帝体恤他们家接驾把家底都接空了,这才许他收些微不足道的小礼物,也好贴补宫里的娘娘。
无耻至极!
或许甄家接驾时确实花了不少银子,但甄家也做了十余年的江宁织造。
甄应嘉嘴里的银子有没有全花到皇上身上暂且不提,只说他们家这些年来把持着织造局,就足矣弥补所有亏空了。
林如海的病更严重了,他给皇帝上书请求致仕,可是皇帝还是不允。
林如海确实是心凉了,他想过君父无情,却没想过君父会无情到这种地步。
诚然,皇帝抬举甄应嘉,绝不仅仅只是因为怜妾爱子之心。
但先是两江提调甄应嘉,后是“预提盐引”改革案,皇帝简直就是在逼着他两头受气,吃夹生饭,还让他好好当差,林如海又如何不心凉呢?
贵妃的罗裙和瑞王的宠信,哪个不比他林如海值钱?
林如海可不像甄应嘉那般对自己的重要性充满信心。
岳父被义忠亲王牵连时,乾元帝并没有把他也一同治罪,反而在密折上写下“卿乃忠臣,朕不疑你”的批语……
那时候的林如海被皇帝感动的泣涕涟涟,现在想想,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收拢人心的手段而已。
不过,他虽然一直都在递折子请辞,但在公事上,却仍旧在兢兢业业地“勉力”支撑。
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林如海本人做贼心虚,担心皇帝发现他在装神弄鬼。
在太医来给他看病的前一天晚上,他熬了一夜没睡,还在心里幻想着瑞王登基、甄应嘉做了国舅将他下狱、江南地区民不聊生等场景,越想越气之下,果然伤肝劳神。
再加上贾璋传授的按摩手法,他这“目赤”之疾就足以以假乱真了。
在林如海的精心表演下,他的病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乾元帝和那些鬼精的盐商们都信以为真了。
所以这个时候,一直病殃殃的林如海被甄应嘉气倒,貌似也不是什么离谱的事情。
在林如海被甄应嘉“气瞎”后的第三天,乾元帝收到了河道御史萧清芬的密折。
“目赤”之疾,最忌伤肝。
甄应嘉在宴席上羞辱林如海,林如海被气得看不见东西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