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的贾环吗?
何必在那里因为贾琏而嗟叹呢?
宛平县衙礼房, 县令王畿与宛平县丞、教谕教授等人在批阅试卷。
作为终审之人,王畿在批卷途中收到了贾璋的卷子——贾璋的卷子被送到王畿手中时, 卷子上面已经画满了红圈。
宛平教谕何有德对贾璋第二场的四书文评价甚高:“文辞精约,对仗工整, 义理深刻,风格清肃。当中。”
王畿对贾璋的卷子有印象,他还记得这是一个年纪极小的考生的文章。
待他到看到被何有德盛赞的第二场墨卷时,心中又暗叹道:“我二十岁中秀才,不惑之年方中进士。少年时做过的文章,印象早就不深了。不过还隐隐记得自己那时的水平——若此文真是那小童所做,那还真是天赋异禀。”
想到这里,王畿朱笔一点,便点了贾璋为头名案首。
他在宛平任职的时间也不短了,若是在任期内出现一位案首神童,也能给他的政绩添加一些光彩。
当然,王畿敢下笔点中贾璋的根本原因还是贾璋的文章确实不错。
他这种性格四平八稳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出弄险的决定。
县试放榜时,前十名的文章是要被张贴出去的。
若是前十名的文章不好,可不能让那些落第的考生心服。
贾赦和邢夫人这对夫妇对贾璋的考试结果十分关心,但是他们还是忍住了询问贾璋的欲望。
若是儿子中了,他们这般殷切还好。
若是儿子没中,他们如此这般殷切,岂不是会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
放榜当天,贾母、贾赦和邢夫人等都早早派了人去看榜。
赖大对此事不太热衷。
他们家老太太赖嬷嬷早就向二房示好了,二太太许诺过,日后会让王子腾王大人提携他的小儿子赖尚荣的。
而且大老爷素来看不惯他,因为这个,赖大也懒得修缮和大房的关系。
就算璋三爷在老太太那儿得宠,也越不过珠大爷去,他又何必着急呢。
而且赖大也不觉得贾璋能中。
就是聪慧如珠大爷,也是在十四岁时才进学的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老爷和二老爷,珠大爷和琏二爷之间的对比那样惨烈,赖大才不信贾璋他就是歹竹里出的好笋。
当然了,虽然他心里并不看好贾璋,但脸上却还是装作一副积极的模样。
璋三爷是老太太心爱的孙儿之一,大老爷更是个混不吝的。
不管他心里怎么想,面上的功夫也得做到位了。
赖大不积极,自然有人会积极,譬如说林之孝,譬如说王善保。
他们两个在天没亮时就打发了小厮去看榜,本人也坐在门房里等第一手消息。
贾家的一班小厮早早地就跑去宛平县衙外等待放榜了,因为来得早,这几个小厮都排到了前头。
吉时一到,县衙中门大开,县丞带着几个胥吏出来贴榜了。
一众衙役把等着看榜的书生和小厮长随们拦在警戒线后,待到师爷和胥吏们贴完榜单离开后,这些衙役才让这些看榜人凑到前头来。
县试的榜单是轮榜,在最中间写着案首的名字,外圈儿则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圈儿记名,一圈儿写五十人。
宛平是京畿大县,人口繁茂,读书人也多,本来每年的录取名额就多。
今年圣上六十大寿,又增加了不少录取名额,所以今年宛平县衙轮榜的圈儿又格外大了一些。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