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声望去, 只见考棚龙门大开,吏目衙役们鱼贯而出搜检应试考生有无夹带。
贾璋来得时间不算晚,没等多久就轮到了他被检查。
搜检的衙役先是让贾璋解了衣裳鞋袜,然后又打开考篮一一搜检。
毛笔要检查是不是中空的,砚台要检查有没有机关,带来的吃食也要掰开检查里面夹没夹带小抄。
等到把这些东西都检察完了,吏目才拿出文书核对考生的户籍和容貌能不能对得上号,有没有替考、冒籍等事由。
检查完了,那衙役和吏目才让开路,让贾璋自行提篮入场。
宛平县衙的考棚还是比较宽敞的,虽然桌椅木料只是杨柳木这种便宜的木头,但斫制得十分齐整。
比起外地诸县的考场环境,宛平这里的环境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贾璋的座位在第三排,光线充足又避风。
能拥有这样好的位置,自然不是因为贾璋运气好,而是贾赦派人打点过的缘故。
贿赂考官是不可取的行为,可是权贵之家在县试这种低等级的科举考试里花钱给孩子安排个舒服的考试位置,却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毕竟谁家还没个参加科举的孩子了?
大家的屁股上都不干净,所以也没人对此吵嚷指摘。
这种打点,早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了。
待到钟鼓声息,考棚落钥,宛平县令带领诸考生先拜圣上,再拜孔子。最后焚香宣旨,宣布开考。
迟到的考生则被禁止入场,只能明年再来了。
县试第一场考试考四书文与试帖诗。
贾璋看向高悬的题牌,只见四书文的题目是“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试帖诗题目是赋得“月过楼台桂子清”,得“清”字。
这两道题目出得四平八稳,十分鲜明地反映了宛平县令这种叠加了“附郭省城”、“附郭京城”双重成就的基层官僚的心理活动。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过就是功……
贾璋先写了试贴诗。
他打小就跟着蒋临学习训诂学,又有前世做司礼少监的丰富经验。
对他来说,五言六韵试贴诗这种限制性很大的文体是最好写的东西,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因此,贾璋很快就按照题目里规定的八庚韵打好了试贴诗的草稿。
然后才去看四书文。
四书文的题目出自《论语·泰伯》,主要是在赞颂圣君陶尧的功绩。
贾璋先点破题目要义,紧接着承题阐明题意。
到起讲时,他按照《章句集注》的标准答案概括讲解一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的文义。
写到这儿,时间已到正午,周围已经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但贾璋为了保持连贯的思考,没有选择停笔吃饭,而是继续答题。
等到把出题,入题都写完后,贾璋才放下笔打开考篮,吃起了邢夫人给他准备的食物。
不是馒头和饼那类体积大的食物,而是一包一口一个的咸口点心。
因为体积小,衙役检查时掰成两半儿就算检查完了,不会把它撕成好些碎块(比如说馒头就会遭受这样的待遇),让人恶心得吃不进去。
吃完东西后,贾璋开始着手写四书文中最重要的八大股。
这原来是考试中最难的一部分,不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