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撒娇卖乖,就能换来府里的资源。
这么好的待遇,对于前世的贾璋来说简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他这么做既不害人,也不损阴骘,又有什么好觉得羞耻的呢?
第19章 花甲万寿恩科受益,垂髫童试奔赴科场
王夫人知道府里年轻丫鬟们的蠢蠢欲动。
但她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了解自己的儿子。
贾珠绝不会为了一个丫鬟就去损害自己的名声。
所以她就放任这些丫鬟胡闹, 只当做是给李纨的教训。
——珠哥儿这次风寒伤了底子,王太医都说了,珠哥儿是要好生调养的。
调养期间, 不可费心劳神。
这就意味着,在贾珠调养身体期间, 他也没什么正经的要事要去做。
这些丫鬟跑来讨好珠哥儿, 不会耽误珠哥儿什么。
夫人的猜测完全没错, 这些野心勃勃的丫鬟全都铩羽而归,没一个得逞的。
贾珠根本不受用她们的好意。
只是让贾珠苦恼的事情是,李纨和绿胭居然因此产生了危机感, 对他百般讨好。
贾珠虽然受用贤妻美妾的爱慕, 但日子久了, 他也会觉得有些疲惫,连忙躲进了国子监。
待到贾璋学完《春秋》时, 乾元四十四的冬天就过去了。
乾元四十五年, 乾元皇帝到了六十岁——花甲之年, 六旬万寿,慈福沾被,自当海宇同之[1]。
为了与天下学子同庆欢筵,乾元帝他特意开了县乡会三级科举考试的恩科。
四十五年本就是会试年,所以这恩科的形式就从加试变成了加录取名额——会试的名额就从原本的每科只录三百人涨到了五百人。
国家大庆之时, 多有殊常之恩以昭盛典[2]。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素来都是大浪淘沙, 唯有万里挑一的英才才能中选。
朝廷里,哪一个进士不是从千军万马中走独木桥过来的?
本科会试的录取名额竟然多了两百个, 这对天下读书人来说,都是十分利好的消息。
——说不定自己就从考不上变成了考上, 从三甲进士如夫人变成了二甲进士,又考上翰林院庶吉士了呢?
这样好的机会,若是不抓住,真得会后悔一生。
所以在这条上谕登上邸报后,有不少本来觉得自己没打算参加四十五年会试举人也决计要下场一试!
说不定自己就中了呢?
贾珠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意。
他对自己的读书天赋也心知肚明——无论是秀才还是举人,他都是吊车尾考中的。
虽然府里人都在吹嘘他的天资,但他知道,他能考中,只是因为自己勤奋。
会试这一关,有天南地北的举子共同竞争,贾珠不认为自己有战胜他们的本事。
或许今年这一科,是他考中几率最大的一科……
而且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大好了,参加会试也不会影响到什么的。
王夫人已经被下人的阿谀奉承彻底冲昏了头脑,一心觉得贾珠能够高中。
因此在贾珠提出自己想参加此次科举考试时,她只是意思意思地拦了一下。
在贾珠分析利弊后,她很快就同意了。
而贾政……
他素来视儿子的科名如命,又听程日兴他们分析过今年这科考中的几率大,因此就算贾珠不主动提出来想要在今年参加会试,贾政也会建议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