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怀安和程毅司长对此只是相视一笑,没有说话。

“你胡说,”米勒嘴角抽搐,“就连最精密的光刻机,它的光束极限也只有1纳米,你们怎么可能做出0.5纳米,简直是贻笑大方。”

“是吗?”李凡手握话筒,冲米勒笑笑:“但我们的芯片已经投产使用了啊。”

米勒胸口一梗,差点背过去,“这怎么可能,碳芯片的热死亡你们能解决?”

然而米勒这话说完,李凡却连个眼角余光都没给他,他环视众人,对主持人说道:“麻烦把峰为新款手机发下去,各位可以自行体验下我们华清碳芯片的实用性究竟如何。”

说罢,台下的工作人员立马抱出一箱未拆封的峰为手机,发给了嘉宾区。

李凡从口袋里也掏出了一部一模一样的手机,说:“这是峰为公司生产的最新款手机,它内部使用的所有芯片,无论是通讯芯片还是传感芯片以及储存芯片,全都是由我们华清项目组制作出来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它的尺度是否如我所说。”

嘉宾区除了部分政府高官,其余的人大部分都是微电子领域大师,他们对手机的把玩,跟其他人不同,他们在拿到手机的瞬间,就开始对其输入无比强大的数据计算量。

要知道手机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的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而芯片的优劣与否,则是要看它内部晶体管的数量,如果芯片尺度越小那么同等情况下它内部的晶体管数量就越多。而且在数字世界里,任何的复杂计算都能还原成最基本的0和1.只要晶体管数量足够,它就能顷刻间完成数以亿级的运算量。

反之,只需要测试它完成运算当量的极限就能推到出它的芯片尺度。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走迷宫,无论多复杂的迷宫,只要每个岔路每个途径都安排一个人走下去,总会让人找到最终的出口,那么人的数量就相当于芯片所蕴含的晶体管数量,而迷宫的复杂程度就相当于目前这群行业翘楚编纂的数据包的当量。

这很简单。

很快,随着每个人手机上的数据运算包的快速结束,大家都淡定不下去了,这尼玛哪里还是手机啊,这TMD简直就是一台超级计算器。万万没想到华清居然这么强大,不光做出了芯片还直接投产了,这速度简直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观众区的小黄帽,前一秒还在信誓旦旦的估摸着拿到钱该怎么花,是左手一个水果12呢还是右手一个平板大pro。但就在李凡说完话,发完手机后,他喜悦的心情直落千丈,周围人纷纷双眼冒心心,脸上更是乐开了花。

吓得他连忙拿起手边的望远镜冲着嘉宾区四处打探,他很想捕捉到一个面带鄙夷的大佬,好当素材,可惜他连续找寻了三四圈,那些大佬们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着震惊,就连米国的米勒都收敛起了嘴角上的嘲讽,唯独朱教授和一些政府官员一脸镇定,就好像对这种结果司空见惯了一样。

这尼玛太不合逻辑啊!

这钱我究竟还能不能赚了。

小黄帽这样想着,米勒戴维斯也是这样的想着,他站在台上,接过李凡递来的手机。

为了能当众打脸李凡,他直接让助理把最近一周的气象数据输入了进去,输完之后他嘴角带笑的望了望李凡,非常期待接下来手机冒烟,运行卡死的迹象。

可还不等他脑补过结束,助理就已经如丧考妣的跟他说,教授数据算出来了,这位未来半个月全球的天气情况,说完还把结果亮出来给他看。

那一刻米勒只感觉头晕又目眩,这计算量有多大,他比任何都清楚。

别说是手机了,就连他随身携带的特种计算器都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复杂的计算量,他怎么能不惊愕,难道说这手机真是完成了芯的质变。

他现在真的好像把这手机拆开来,一分一毫的仔细研究研究,看看它内部的碳芯片究竟是怎么个布局走线法,为什么能够避免热死亡,为什么能运行起来这么流畅,处理数据这么快的。

这一刻伴随着米勒戴维斯的彻底安静,大家才恍然意识到。

我们华清发布会推出的这枚芯片,真的是世界上最强的芯片,它远比米国还在研究的芯片还要强大。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