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个规矩,他们连那些衙内的影子都见不着。

前些年的情况是只要家里长辈的官位足够高,只在国子监挂个名不来上学也能直接结业当官。

现在不行,现在就算不学也必须到学堂点卯,考勤达不到要求的话即便亲爹是当朝太师也没用。

苏景殊对此持不同看法,“正是因为官家让那些衙内们必须待在国子学,所以国子学才更危险。”

以前那些不乐意上学的都在别处惹猫逗狗,打架斗殴也打不到他们跟前,现在把这群难缠的衙内强行关在国子学,他们不闹腾才怪。

展护卫说了,自从国子学开始讲究考勤,开封府的衙役隔三差五就要来一趟,巡逻的时候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衙内们打不得骂不得,连包大人都拿他们没辙,只能口头上教训一顿然後让家长领走。

这次走了,下次还犯,屡教不改,烦死个人。

王雱点了点头。

好像也有道理。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走,找到办理入学的地方便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巴。

刚才那些话私底下说说还行,传出去容易被隔壁的衙内们套麻袋。

太学对学生的年龄限制不大,下至十三上至三十都能入学。

三十岁以上就不行了,朝廷对太学生的补贴很多,但也不允许学生将一辈子都耗在学堂里。

这儿的入学考试难度很高,能考进来的大部分都在二十岁上下,苏景殊和王雱卡着年龄下限入学,来到报道的地方宛如小孩儿误入成年人的世界,往哪儿站都矮人一头。

围观人员看到两个小豆丁过来报道颇为惊讶,看到俩人都分在乙班时更是跟见了鬼一样。

太学和国子学一样按成绩分甲乙丙丁,新入学的学生最好也只是分在乙班,等过几个月博士教授确定他们品行和学业一样都很优秀才会将人升入甲班。

看博士这热络的态度,他们分在乙班是他们的水平在乙班,这两位小友分在乙班是目前只能在乙班。

十几岁的少年郎,看模样也不像是权贵家的纨绔子弟,品行上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大问题。

羡慕,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世上神童那麽多,为什麽不能多他们一个?

本朝极力推崇文治,科举考试没有门第限制,百姓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只要有条件都会让子女读书,因为有专门的“童子举”,所以神童这种生物从开国到现在就没少过。

远的不说,就离他们最近的,晏殊晏相公十四岁便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

他们十四岁的时候在干什麽?只怕连五经都没读通。

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

苏景殊和王雱从小见多了这种场面,被围观也没啥反应,登记完信息领了校服就淡定的站在旁边等博士给他们介绍太学的规矩。

和他们提前打听好的差不多,每十日一天假,每月一小考,每季一大考,可以走读也可以住在监舍,可以自己带饭也可以吃食堂。

只要学业上不出问题,生活上其实还是挺宽松的。

今天只是报道不用上课,俩人都选择走读,找到教室放下书箱,和年纪大他们近一轮的同窗打过招呼,又简单熟悉了一下太学的环境,溜达到傍晚才结伴打道回府。

环境优雅学风浓厚,这才是学堂该有的氛围嘛。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