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天知道,我们真的想再努努力,但在第十一天遭遇了最坏的运气。

最后的最后,才发现原来早在十九岁就失去了去爱一个人的能力。

我只能把这份无妄而?错乱的爱情藏在诗歌里。那?是不能被人发现,触之?即死的秘密。”

一曲终了。

莫伦与麦考夫都象征性地?礼貌鼓掌。

麦考夫问?:“这首诗歌有名?字吗?”

诺亚:“有的。据说它?的歌词是猎魔人爱丽丝死前亲自创作,叫《不该存在的爱情》。被老师的老师发掘后,为?它?编了曲子。”

说着,他?观察起对面两位听众的反应。

决定写一首后续诗歌,起名?《她?与他?,在死亡森林听我唱“不该存在的爱情”》。百年后,两首诗歌再对比,不知哪一首更能闻名?后世?

第73章

《不该存在的爱情》,这首诗歌乍一听单纯描述了猎魔人爱丽丝的无妄感情。

这是她的临终遗作,在叹息扼腕年轻时早早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爱情诗歌有这种感叹很正常,却不是莫伦关注的重点。

莫伦之所?以邀请游吟诗人演出爱情诗,不是来听诗中的充沛情感,而想找出可能?被?隐藏的秘密。

通关任务起名《欧美爱情故事集》,一些关键线索被?披上了“爱情”的外衣。

本?轮任务的死亡森林被?视作诡异禁地,人们来到这里多为?牟取暴利。

人与人交流隔着面具,特意隐去了真实姓名。三年只开放一个?月,每次入林寻宝都嫌时间不够用?,还谈什么爱情。围绕它的流言多与死亡、金钱、奇珍药材相关,反而较少涉及爱情。

那些被?众多冒险者们关注的消息,也被?人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难以从中找到新发现。

不如换个?角度去研究鲜少被?关注的死亡森林爱情传闻,说不定能?有突破口。

莫伦听完《不该存在的爱情》,疑惑地问游吟诗人:“这首诗与死亡森林有什么关系?全篇没有提到森林相关内容。”

“这个?问题,换个?人很难解答。”

诺亚颇为?自豪地挺胸,他就不一样?了,因为?师承渊源更加了解猎魔人爱丽丝。

“虽然诗歌没有一个?字描写死亡森林,但它是这段爱情故事的发生地。第一句的「我与你加起来一百六十岁的年纪」,应该是指爱丽丝与数学家万斯的晚年相遇。”

诺亚说起猎魔人爱丽丝的大致生平。

爱丽丝生于一百八十三年前?,即1667年。

她是公爵的小女儿,二十岁就结婚了。新婚不到一年,丈夫康纳利在森林狩猎时被?野兽攻击死亡。

康纳利之死一度闹得人心惶惶。他身上的伤口很奇怪,不是当时已知的任何?一种猛兽,被?怀疑是遭到狼人偷袭。

“狼人的传言让很多人不敢靠近死亡地点,是爱丽丝亲自去寻找杀死丈夫的真凶。最后发现是敌对家族使用?了一种模仿怪物?牙齿的道具,制造了狼人咬人的假象。”

“这件事也开启了爱丽丝长达六十年的猎魔人生涯。丧夫后,她没有再投入社交舞会去寻觅另一段感情,而是哪里有古怪事件就往哪里走。《阁楼里的怪笑玩偶》、《玻璃窗的血掌印》、《谁偷走了女王的权杖》等等,我都数不清她揭开过多少谜团。”

以爱丽丝的行事风格,早晚会进入死亡森林。

第一次入林,她三十四岁,试图绘制出一张死亡森林地图。

那是1701年,人们还没有总结出六大入林规则,连防御性的白石面具也没被?制作出来。

当时进入死亡森林,真是九死一生,十个?人进入只有一个?人能?活着出来。

“那种艰难情况下,爱丽丝无法在一个?月内绘制森林地图。虽然她没能?亲自做到,但后来四十年一直资助别的冒险者搜集森林地形讯息。第一版死亡森林地图,在1741年由爱丽丝发行。”

诺亚从包里拿出一张地图,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