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他们的猜测。张廷玉本人不知道,不过想到他的父亲,一些人顿时将眼神瞥向张英。

感受到视线的张英没有说什么,他能够说什么呢?自豪儿子未来配享太庙了?还是说儿子仕途顺利亦或者说他老年的行为不妥当

无论是哪种,也改变不了现在的张廷玉还没有到达未来的那种地步。若是因此就自傲,没有任何的意义。难道还能够将水幕中的表现直接转嫁在儿子的身上

俨然是不可能的,未来的事情是未来做的,不能够因为有未来的待遇支撑,现在就不做了。这只会变得比未来还不如,而且现在既然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错误,难道不该利用这错误使得未来更好吗?

不知他想法,但在他身边的朝臣看着他平静的面孔,心中若有所思。

张英自然是能察觉到这些情绪,他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还是好好的观看水幕。

【乾隆五十年,在乾隆翻阅某次档案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篇在他继位没多久张廷玉写的文章。文章不仅阐述了臣子要如何坚守本分,还讲述了君主要如何保持威仪。

这样的内容让乾隆感慨不已,不懂张廷玉当时为什么就不相信他会遵守皇考的遗旨,让他配享太庙呢?

为此,他不禁感叹:“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老衰而戒之在得乎?”绝对要以张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

同样看到张廷玉书写的《三老五更议》的康熙、皇子、朝臣,不得不承认张廷玉写的确实不错。

只是如果这些也不足以让他们对张廷玉能够配享太庙信服。虽然,他们清楚,这事情其实不需要他们信服,但还是忍不住点评许多。

特别是某些朝臣们,眼睛都要变红了。

配享太庙,这是想多少都没有办法实现的事。

*

他们深呼吸了口气,平复着心情,脑海里思考着水幕里的张廷玉能够配享太庙,那么现在的他们趁着张廷玉没有出现前,按照他做的是否能够配享太庙

可这想法刚出来的第一步,就失败了。有些事以他们的身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难度实在是太高太大。

张廷玉可以做到,是他的身份地位开始时占据了优势,以及当今跟四贝勒不同。当今不可能那么发放官职,但未来的四贝勒是可能的。

仅仅是这方面,就可以彻底让他们退缩了。

不过很快的,随着画面里展现出乾隆对待张廷玉的后人照顾有加的行为后,又感觉到心酸。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呢?

不仅死后配享太庙,就是儿子没有考上科举,最后靠纳捐买的官,仕途不顺,还能够被皇帝注意到,从内阁学士升职为工部侍郎,还在又一任皇帝下升职为兵部尚书。

甚至,在对待孙子上的事也能被皇帝关注到。在短短几年就从山西平阳府知府升为了浙江按察使。

*

不行!他们得冷静冷静。

这生活实在是太好了,好得让人怀疑真假。若是真实的,他们也想要体会体会。

本人受到优厚对待也就罢了,就连后世子孙也能跟着享福。怎么他们就没有呢?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