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则个顶个都是家里的宝,哪儿舍得往什么学院送,且不说有国子监,家里好几个先生伺候呢,更是荒唐!
再者,后宫妃嫔怎么能出宫?
规矩体统还要不要了!
六部官员都是为了朝廷办事,去教孩子,还做什么官,还要先生做什么?
耿舒宁去了趟畅春园,求见康熙,奉上了《大清皇家学院可持续发展计划书》。
从八旗弊端,到思想禁锢,再到闭关锁国的害处一一详尽描述清楚。
胤禛早就私下里隐晦跟康熙提过,耿舒宁所梦国祚的事儿,否则康熙不会那么痛快同意耿舒宁为后。
他得知大清国祚只有不足三百年,甚至还受屈辱于蛮夷,留下千古骂名,早不知辗转反侧多久,才下了狠心想求变。
拿到耿舒宁的计划书后,清源书屋里的灯烛亮了好几宿。
在消息传遍大清,反对的折子从全国各地飞往京城,甚至朝堂上都争吵不休的时候,康熙突然亲自拟旨,叫梁九功入朝宣旨。
他认下了荣誉院长一职,强调不强求任何人入学,宣布了皇家学院的规矩。
一,学院内幼童学习五到十年毕业,所学课业皆可积累学分。
二,毕业后可在大清各地衙门实习,功绩和评称优劣皆可积累学分。
三,凡入学院有功者,不拘男女先生、官员、官学夫人,皆可积累功德。
四,学分做功德计,男子高者得御赐赏赐,可入朝、得爵、抬旗,女子得赐婚赏赐,可立女户、封女官、抬旗,皆可换丹书铁契。
这道旨意,像在热油上起了一把火,叫满大清上下都烧得热闹非凡。
这下子没人再说荒唐,太上皇和皇上都坚持,大臣们想反对也反对不了。
而且此事跟百姓也没什么关系,动用的还是皇上和皇后的私库,想拿有损国体说事儿都闹不起来。
实在迂腐坚持的人家,你可以不参与,朝廷不求着你入学。
但这会子已经不是选择不选择的事儿,而是只要有一个入学的,其他人就根本没有选择的问题。
你不入学,得不到立功的机会,就比别人少了封官得爵抬旗甚至给家里挣丹书铁契的机会。
一步慢,步步慢,这王公大臣,世家门楣,都是不进则退,早晚会一点点拉开差距。
连纳兰揆叙和李光地这样的老狐狸,在听闻太上皇旨意后,都不自禁感叹,论心眼子还得是太上皇。
这分明是个阳谋,愿者上钩,不愿者早晚就等着被荣华权势抛弃。
*
等到事儿彻底落定,甚至在民间看热闹似的追捧中,开启第一家皇家学院,就到了雍正八年春。
百姓们甚至鼓起勇气抗议,觉得只让王公大臣家的孩子入学不公平,非王公大臣也还有乡绅地主呢。
胤禛再次颁布旨意,各地官学归属皇家学院附属官学。
在官学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先生,皆可凭功德晋入皇家学院,免除学杂费,与学院其他学子和先生遵同样规矩。
耿舒宁也下发了懿旨,封颖慧夫人和十四贝勒允禵同为京城皇家学院副院长,总管全国各地学院监察一职。
齐妃封一品齐夫人,懋嫔和宁贵人封三品宋夫人,常在封五品夫人,答应和官女子封七品夫人,代表皇后,去往设立总督府的五处都城,以及发展比较好的八处府城担任后勤管事,受颖慧夫人管辖。
胤禛下令年羹尧驻守青海,令董鄂增寿和策棱分别领两万官兵,御驾亲征云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