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人命案。
若不能早日结案,会影响政绩。
数日后,远赴琅琊的县尉将死者的侄儿王伯舆带来了县衙。
季汐开始升堂,审理王氏的案子。
有邻居目睹王氏往甑(蒸锅)里倒入白色粉末,而王氏手上装白色粉末的盒子原是装铅粉的盒子。
因为有目击者,且在王氏的房中又搜出了铅粉,罪证确凿。
案子已经很清晰了。
这次升堂的目的,主要是在苦主面前询问王氏母子的作案动机。
王氏拒不招供,眼中满是怨恨。
王氏的儿子怕母亲会被用刑,招供道:“回禀县令,堂弟的父亲,也就是我大伯早逝,是家父抚养他长大的。
他天资聪颖,深得家父喜爱。
明明我才是父亲的儿子,父亲却更看重只比我小一岁的堂弟。
吃的穿的用的都先紧着他。
街坊邻居都传家父对堂弟爱如亲子,堂弟对家父也十分孝顺,传为了佳话。
可我这亲子的待遇却不如堂弟。
家中资源一度向他倾斜,可他又不是我亲兄弟,凭什么?
就凭他父亲死的早?
堂弟名声在外,十七岁的时候得东莱郡守的赏识,征召他担任府吏。
我家养他这么多年也该到头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没干多久就辞官不干了,理由是不喜欢当府吏。
我家又得继续养着他。
这些年他在外游学开销巨大,一应开支都是我家供着。
而我换根新毛笔的钱都没有。
家父给他花钱十分痛快,对我和母亲却十分吝啬。
有这样的父亲,不要也罢。
数月前,出外游学的堂弟捎来了家父爱吃的酸菜。
我便怂恿母亲往酸菜里放铅粉。
县令,我才是毒死王翁的主谋,母亲他是被我逼迫的。”
说到这里,已经是带上了哭腔。
王氏听到这里,不愿意让儿子替她顶罪,终于肯开口了:“县令容禀,这事和我儿无关。
都是我一个人干的,他毫不知情。
王翁太过于偏心,民妇气不过,一时糊涂就动了歪心思。”
她的郎君富养侄子,穷养亲子。
侄子没继承权,只要郎君死了,家中财产就都是她儿子的了。
这便是她的杀人动机。
季汐问道:“你为何要嫁祸给王基,又是如何嫁祸的?”
明知顾问,只是为了走流程。
王氏母子如果不来报官,王翁就会被当成病逝,不会东窗事发也就不会变成刑事案件。
报官和自投罗网也没多大区别。
从宋神医的口供来看,是王氏主动向王翁提出要请宋神医来家中吃饭的。
这是故意要往刑事案件上靠。
王氏当真就那么恨王基,宁愿冒着东窗事发的风险也要将杀人的罪名嫁祸给王基?
不论真相如何,这些都是要记录在卷宗里的。
王氏眼神躲闪,小声嘀咕道:“这不是看新来的县令年少,好糊弄吗?能一举铲除王基,多好的事儿?”
她也没想到她往甑里倒铅粉的时候,会被邻居给看见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