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路鹤说:“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卡普曼戏剧三角定律’,他指出,每个人心中都有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这样的三角戏剧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无意识当中扮演这三种角色,而且在这些角色中不停地切换。”

“本案中,我推断,嫌疑人在这场与死者的感情中是受害者,所以他进行了一场残忍嗜杀,从而变成了杀死死者的迫害者,然而他因为寄托死者特殊的情感,他又成为了拯救者,他通过什么拯救?就是仪式,那些美丽的鲜花,充满花海的博物馆,还有他执著于切得非常漂亮的尸体断骨,手提箱内摆放得极其漂亮的尸块……”

“凶手有一定心理变态,他自以为他在‘拯救’死者,所以做出了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的情感是缺失的,要么是童年的失意,要么是家庭的缺陷,要么是社会的不公,他的人生残缺不全,他心中有深深的无力感,他有执念,深深的执念,这曾经让他夜不能寐,逃避,躲进黑色的角落,他想要打破,越沉默越疯狂……”

在路鹤说到这儿时,所有人的表情都凝神屏气,然而眼神中却是一种震惊,这种震惊自然来自于路鹤的分析,好像一种无限接近真相的那种感觉,让每个人都产生了思维的迟钝。

受害、迫害、拯救,似乎完美解释了凶手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罗肖国第一个鼓起掌来:“路队,你说的太好了!”

禁不住大家都鼓起了掌,孟思期也加入了其中,刘茂平虽然没鼓掌,但明显他的表情变得轻松了几许,甚至眼神里都染上了对于这件案子的希望。

孟思期却忽然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她和路鹤没有深交,但是她却在冥冥之中和路鹤产生了联系。

忽然之间,她生出一阵怅惘的不安感,那不是因为路鹤的分析,而是路鹤本人。

路鹤并非超强的心理专家,他是一名刑警,一名年轻的刑警,如果根据三十年后的白骨新闻来看,他现在不足三十岁,他在刑警岗位是很年轻的。

但孟思期觉得他心里有一种孤独,一种接近死亡、绝望的孤独,她觉得路鹤探到了凶手真正的内心,这不是一个年轻正派的心理学家、不是一个性格阳光的刑警能够轻易探到的,他代入了凶手本身,这种代入看似简单,但是要想真正代入,却非常困难,除非路鹤的内心是旁人无法感知的孤独。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她越来越觉得她来到这个世界,有很大的部分是因为路鹤,路鹤一定不是她现在看到的样子。

也许真实的路鹤,会让人的心房如洪水决堤!

无疑,会议室里,刘茂平是最冷静的,他提出:“如何解释嫌疑人三番两次挑衅警局和报社?”

“因为嫌疑人求死。”

这个答案又一次让大家充满惊讶和疑惑。

路鹤说:“他杀害死者,他完成了拯救仪式,但他也失去了一切,他的死是所有拯救仪式当中最后的一环,他要用他轰轰烈烈的死亡来祭奠死者!要想死得轰烈,他必须做出这些引起轰动的事件。”

“好。”刘茂平终于说了好字,“现在的调查方向呢?虽然你提出了嫌疑人的犯罪心理,但是要如何在一天内找到真凶?”

“死者的人头。”路鹤肯定地说,“我们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死者的人头,从一开始,我们就认为,手提箱放不下人头,所以人头会被抛弃在别处,但是如果嫌疑人对死者有感情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